[实用新型]一种深孔轴向不耦合切顶爆破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90287.4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58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锋;张凤祥;韩玉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矿惠科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1/20 | 分类号: | F42D1/2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贺小停 |
地址: | 102400 北京市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向 耦合 爆破 | ||
一种深孔轴向不耦合切顶爆破管,包括中间管体、端部管体和聚能凹槽;中间管体为上部开口半圆管,中间管体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端部约束管体,端部管体为圆筒状;中间管体开口处的两侧管壁上均固定设置有聚能凹槽,两个聚能凹槽呈180°对称设置,且聚能凹槽的尖部指向中间管体内部。本实用新型管体,可以方便炸药装填,实现双向切顶、单侧向预裂,并且方便导爆索与炸药紧密相贴,导爆索的使用,可以使20米孔深内的炸药无论以何种距离间隔都能完全起爆,而且仅在孔口部位设置一枚电雷管引爆导爆索即可,取消了现有的聚能爆破需要每个管子配一个带脚线雷管的弊病,大大减少了雷管使用量,避免了因为多雷管连线造成的拒爆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爆破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孔轴向不耦合切顶爆破管。
背景技术
切顶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顶板控制技术,主要是在采空区附近沿采场顶板以一定倾角、一定孔间距连续布置一系列深度的预裂切顶炮孔,通过聚能爆破的方法将顶板切出一个预裂面,采场来压时,顶板沿预裂面断裂卸压,进而降低采场邻近巷道和工作面的压力,起到减小采场邻近巷道和工作面变形破坏的作用。目前采用的预裂爆破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不耦合爆破技术,即采用钻孔孔径较炸药直径大1.2~1.8倍的方法,实现对钻孔围岩的松动预裂,此种方法爆破时,会在钻孔四周均匀产生5~10倍钻孔孔径的裂隙,既破坏采场一侧顶板岩石又破坏被保护巷道、工作面岩石,不利于沿空巷道的保护;另一种是聚能爆破技术,采用一种管壁两侧有割缝或钻孔状的爆破管,将炸药装进爆破管中管,爆破后沿两侧割缝或钻孔产生180°切缝,目前的聚能爆破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爆破管为封闭管体,需从管子两端塞入炸药,并需要借助炮棍将炸药推入管内预定位置,操作复杂、费时,无法直观察看炸药推入位置;
2、塞入的每段炸药均需设置一个带脚线的电雷管,比如对于20m的深孔切缝爆破时,单个炮孔需要10根1.5~2.0m爆破管,每个爆破管均需设置一个带脚线雷管,则需要10个带脚线雷管,则10个雷管的脚线,则需要将10个雷管脚线连接起来,连接部位多易出现连接不良造成拒爆,产生安全隐患,消耗的雷管数量也多、需要的脚线长,既不经济也不安全;
3、只产生双向聚能切缝,虽然切断了顶板,保护了巷道顶板不受爆破损坏,但同时采空侧顶板也不发生损坏,当顶板坚硬时,由于采空区侧顶板完整,常常难以垮落,大块矸石卡在巷道一侧,造成巷旁空区较大,易产生瓦斯聚集,通风漏风,引起采空区内遗煤发生自燃的安全隐患;
4、爆破装药效率低、安全隐患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孔轴向不耦合切顶爆破管,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深孔轴向不耦合切顶爆破管,包括中间管体、端部管体和聚能凹槽;中间管体为半圆管,中间管体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端部管体,端部管体为圆筒状;中间管体开口处的两侧管壁上均固定设置有聚能凹槽,两个聚能凹槽呈180°对称设置,且聚能凹槽的尖部指向中间管体内部。
进一步的,两个聚能凹槽的上边缘呈弧形,且与端部管体端部平滑连接;两个聚能凹槽的上边缘之间形成装药和泄能开口。
进一步的,中间管体的壁厚为1.0mm~1.5mm。
进一步的,聚能凹槽的截面为V型结构,厚度为1.0mm~1.5mm。
进一步的,聚能凹槽聚能夹角相同,大小为30°~60°。
进一步的,中间管体长度为1.5m~2.0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矿惠科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矿惠科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902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药中间体不锈钢周转桶
- 下一篇:多极电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