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被动散热的防火桥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93263.4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31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双月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H02G3/03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被动 散热 防火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被动散热的防火桥架,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第三架体、上顶盖、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垫块、支撑板,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中间形成第一空间,第一空间装有防火材料,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顶部有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上顶盖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三架体底部和第二架体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三架体、第二架体和第二连接板形成通风管道,第三架体底部开有若干进气孔,上顶盖开有若干出气孔。通过架体内部装有的温度感应器、电磁开关和风机,能够控制架体内部温度,通过涂有防火涂料的架体和装有防火材料的空间,有效防止外部火源影响架体内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被动散热的防火桥架,属于输配电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缆桥架系统是制造业中的一类重要产品,是各基础建设项目中用于规范、保护电缆及输电线路安全的主要装备。一般电缆桥架选用优质冷轧或热轧、热镀锌板等钢板。由于钢结构自身不燃,钢结构的防火问题曾一度被人们忽视。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报道及有关机构的试验和统计数字表明,钢结构的机械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500℃左右,其强度下降到40%~50%,钢结构的力学性能,诸如屈服点、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以及荷载能力等都迅速下降,很快失去支撑能力,导致桥架垮塌。同时由于电缆通电往往会产生热量,如果不及时把这些热量排出架体内部,逐渐会加速电缆因为温度过高加速老化,使用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防火问题和架体内部通风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被动散热的防火桥架,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第三架体、上顶盖、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垫块、支撑板,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中间形成第一空间,第一空间装有防火材料,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架体顶部与第二架体顶部;上顶盖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三架体底部和第二架体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三架体、第二架体和第二连接板形成通风管道,第三架体底部开有进气孔,上顶盖开有若干出气孔。第三架体底部设有所述垫块,垫块下部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穿过第二架体与第一架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包括温度感应器,风机和电磁开关,所述通风管道与风机统配合连接,所述温度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第三架体内壁,并通过导线与电磁开关、风机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架体的外侧涂有防火涂料。
进一步地,第三架体底部设有垫块,所述垫块下部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穿过所述第二架体与第一架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支撑块设有若干加强板透过所述第二架体,与第一架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三架体外壁设有若干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最外层架体外壁涂上防火涂料,和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之间形成的空间中装有防火材料,两层防火措施,能够有效的防止外部火源的影响到桥架内部的电缆,即使第一层的防火涂料,在安装或者使用时有所损坏,在密闭空间里的防火材料也能有效的阻隔外部火源对桥架内部电缆的破坏,桥架内部设置温度感应器能够实时监测内部气温,并且能够控制风机启动,风机启动后,气流将桥架内部高温气体带出桥架,从而降低桥架内部的温度,从而减缓电缆外层橡胶由于温度较高老化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被动散热的防火桥架的第一方向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被动散热的防火桥架第二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被动散热的防火桥架第三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被动散热的防火桥架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双月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双月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932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层布线式防火电缆桥架
- 下一篇:间隙式蒸汽热交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