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孔雀捕捉网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95577.8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5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徐丹;舒刚;彭佳昊;唐子婷;黄远玲;孙弟芬;赵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45/00 | 分类号: | A01K4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汇致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4 | 代理人: | 韩晓银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孔雀 捕捉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孔雀捕捉网,包括头颈圈、头颈网、撑网圈、主体网、固定圈和连接杆,所述头颈圈、撑网圈和固定圈均为环形,所述头颈圈的直径小于所述撑网圈和固定圈,所述头颈网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头颈圈和撑网圈围成第一腔体,所述主体网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撑网圈和固定圈围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头颈网的网孔径大于所述主体网的网孔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圈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捕捉孔雀,减少对孔雀尾羽和头颈部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孔雀捕捉网。
背景技术
孔雀全长达2米以上,其中尾屏约1.2-1.5米,为鸡形目体型最大者。头顶翠绿,羽冠蓝绿而呈尖形;尾上覆羽特别长,形成尾屏,鲜艳美丽;真正的尾羽很短,呈黑褐色。雌鸟无尾屏,羽色暗褐而多杂斑。在饲养场内,无论是对笼内还是场地散跑的孔雀,对其捕捉一直是一个难题,通常需要近身使用尼龙袋或片状的捕捉网进行捕捉,使用尼龙袋会造成孔雀的剧烈反抗,在反抗过程中容易受伤,并且极易引起孔雀的热应激,甚至造成其死亡;使用片状的捕捉网需要罩住其全身完成捕捉,往往会对其尾羽造成损伤,影响其观赏价值,造成养殖者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孔雀捕捉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孔雀捕捉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方案提供一种孔雀捕捉网,包括头颈圈、头颈网、撑网圈、主体网、固定圈和连接杆,所述头颈圈、撑网圈和固定圈均为环形,所述头颈圈的直径小于所述撑网圈和固定圈,所述头颈网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头颈圈和撑网圈围成第一腔体,所述主体网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撑网圈和固定圈围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头颈网的网孔径大于所述主体网的网孔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圈连接。
可选地,所述头颈圈、撑网圈和固定圈均为圆环形。
可选地,所述头颈圈的直径为15cm,所述固定圈的直径为60cm,所述撑网圈的直径大于所述头颈圈的直径且小于或等于所述固定圈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头颈圈、撑网圈和固定圈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头颈圈至固定圈的长度为80cm。
可选地,所述头颈网或/和主体网采用尼龙网制成。
可选地,所述头颈网的网孔径为5cm,所述主体网的网孔径为2cm。
可选地,所述固定圈上设置有螺纹连接座,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螺纹连接座与所述固定圈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圈的端面平行。
可选地,所述连接杆为3级伸缩杆,每级长度为1m。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捕捉孔雀,减少对孔雀尾羽和头颈部的伤害。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头颈圈,2头颈网,3撑网圈,4主体网,5固定圈,6螺纹连接座,7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孔雀捕捉网,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头颈圈1、头颈网2、撑网圈3、主体网4、固定圈5和连接杆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955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货架
- 下一篇:一种食品检测快速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