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座舱集成式中控台及带有该中控台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09487.X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18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高锴柟;苟华刚;惠海岗;禹万波;郭文宇;胡忠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75 | 分类号: | B60N2/75;B60R7/04;B60N3/10;H02J50/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40112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座舱 集成 式中控台 带有 中控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舱集成式中控台及带有该中控台的汽车,其中中控台包括前低后高的中空本体,所述中空本体的前部为扶手功能区,后部为储物功能区,所述扶手功能区内设有插入式支撑装置和无线充电模块,所述储物功能区内设有杯托和储物装置,所述中空本体具有用于容纳多功能箱的容纳室,所述容纳室的前端具有进出口;汽车包括座舱内并排设置的座椅A和座椅B,所述座椅A和座椅B之间具有前述中控台,所述座舱内配置有与所述容纳室匹配的多功能箱。将多种功能模块集成到具有扶手形状的中控台上,充分利用座舱空间,且能够满足乘员多种个性化的休闲娱乐需求,有利于乘员体验感,提高汽车整体品味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中控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舱集成式中控台及带有该中控台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车内设施需求的差异化发展,传统的中控箱结构很难满足广大用户要求,可集成功能较少,无法突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特别是对于后排乘客而言,远离前排中控功能区之后,其可享受的功能模块就更加单一,用户体验不佳,降低了整车价值,不利于整车的高端化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舱集成式中控台,能够更多用户休闲娱乐等个性化需求,提高用户体验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座舱集成式中控台,其关键在于:包括前低后高的中空本体,所述中空本体的前部为扶手功能区,后部为储物功能区,所述扶手功能区内设有插入式支撑装置和无线充电模块,所述储物功能区内设有杯托和储物装置,所述中空本体具有用于容纳多功能箱的容纳室,所述容纳室的前端具有进出口;
所述中空本体对应扶手功能区的顶壁为前部顶壁,对应储物功能区具有后部顶壁,所述前部顶壁和后部顶壁之间通过光滑曲面顶壁过渡。
采用以上方案,本体可作为扶手安装在汽车座舱后排,同时将多种功能集成至本体上,满足物品插放、无线充电、放置杯具或物品存储冷藏等需求,具有多种娱乐休闲功能,可大大提高用户体验感,且设置前端敞口的容纳室,用于放置多功能箱,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汽车座舱的空间利用率。
作为优选:所述中空本体内在容纳室的上方具有水平设置的隔板,所述插入式支撑装置包括活动设置于前部顶壁与隔板之间的支撑座,所述前部顶壁上对应支撑座的位置设有插入口,该插入口配置有与其相适应的盖板A。采用以上方案,通过隔板将其与容纳室分隔开,避免相互影响,提高各模块的相对独立性。
作为优选:所述盖板A与中空本体铰接,其铰接点位于插入口的前端,所述支撑座能够沿中空本体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支撑座上具有沿中空本体宽度方向设置的插槽。采用以上方案,Pad等物品可直接插固在插槽内,其上端倾斜支撑在盖板A上,且可通过滑动支撑座,以调整物品倾斜角度,适应不同身高的乘员。
作为优选: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位于前部顶壁与隔板之间,且位于插入式支撑装置的后方。采用此种布局结构,避免在扶手主要区域有开口,影响其支撑舒适性,且对应形成的无线充电放置区域较平整,充电物品不易滑落。
作为优选:所述容纳室的后方具有竖向设置的安装板,该安装板与中空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光滑曲面顶壁对应杯托和储物装置的位置具有沿其高度方向设置的操作口;
所述安装板顶部位于操作口的下部,所述杯托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所述安装板顶部,所述杯托外侧造型与光滑曲面顶壁的轮廓相适应,内侧设有至少一个杯孔位,所述杯托能够向上翻转并使所述杯孔位朝上。通过安装板首先对容纳室起到一定隔离效果,防止多功能箱进出对后方的功能模块造成影响,此外还可将其用于支撑安装杯托,杯托既可以用于正常放置杯具,也可以通过复位实现操作口下部的遮挡,而不需再另外对应设置遮挡盖板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杯托与中空本体之间设有阻尼限位结构。采用以上方案,有利于减少翻转晃动异响,提高使用体验感和使用寿命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094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