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色控温杯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11692.X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73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邓学学;方荣华;易小萍;毛艳;胡书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G04B4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亚男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控温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色控温杯,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上的杯盖、设置在外壳内的内胆、内嵌在外壳上的多组可逆感温变色片、设置在外壳与内胆之间的多组安装槽以及设置在安装槽内的控温板,控温板包括设置在安装槽内的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一侧的相变材料层以及设置在安装板另一侧的第一隔热层,外壳内壁设有第二隔热层,本发明中有助于使用者了解液体的温度变化情况,并且本发明缩小了外壳内温度和环境温度的温差,减慢了杯内温度的下降,而且吸收并储存了部分热能,起到一个补给热能的效果,减慢了杯内温度降低的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温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色控温杯。
背景技术
保温杯的功能主要是用来对杯中的饮料进行保温,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保温杯一般是由镀银玻璃内胆和陶瓷、不锈钢真空层处理,采用真空绝热层使装在内部的水等液体延缓散热,以达到保温的目的。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只具有保温功能,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不能显示保温杯内水的温度,对于对水温有特殊要求的人群,不能起到提醒作用;第二,保温杯中的水无法快速冷却到适宜的饮用温度,不能短时间内饮用;第三,普遍采用抽真空技术保温,不仅成本昂贵、生产工艺复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提出将相变材料应用到保温杯中。
相变材料是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物理性质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相变材料具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改变其物理状态的能力。以固-液相变为例,在加热到熔化温度时,就产生从固态到液态的相变,熔化的过程中,相变材料吸收并储存大量的潜热;当相变材料冷却时,储存的热量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要散发到环境中去,进行从液态到固态的逆相变。在这两种相变过程中,所储存或释放的能量称为相变潜热。物理状态发生变化时,材料自身的温度在相变完成前几乎维持不变,形成一个宽的温度平台,虽然温度不变,但吸收或释放的潜热却相当大。
而现有都是相变材料来实现快速降温并延长保温时间的保温杯,其不足之处都在于不能手动调节、控制温度时间段,只能根据相变材料的属性在一个点降温、并只能在一个温度范围内保温,因此应用比较单一,适合水的保温,但不适合冲泡类似绿茶这种对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及饮用温度要求严格的饮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变色控温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变色控温杯,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上的杯盖、设置在外壳内的内胆、内嵌在外壳上的多组可逆感温变色片、设置在外壳与内胆之间的多组安装槽以及设置在安装槽内的控温板,控温板包括设置在安装槽内的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一侧的相变材料层以及设置在安装板另一侧的第一隔热层,外壳内壁设有第二隔热层。
作为优选,可逆感温变色片的感温区间和感温颜色各不相同。
本发明通过将可逆感温变色片的感温区间和感温颜色设置为各不相同,有助于使用者了解液体的温度变化情况
作为优选,控温板上设有与可逆感温变色片对应的避让槽,可逆感温变色片穿过避让槽并与内胆连接。
本发明使可逆感温变色片能够穿过避让槽并直接与内胆接触,提高了可逆感温变色片的感应精度,使本发明的温度显示更加精确可靠。
作为优选,外壳底侧并位于安装槽开口端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底盖。
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外壳底侧的底盖对安装槽内的控温板以及内胆进行密封,提高本发明的保温性能。
作为优选,底盖的底侧设有旋转柄。
本发明中使用者通过旋转柄分别左旋或右旋底盖即可将底盖旋紧或者从外壳底端取下。
作为优选,控温板以内胆为中心周向均匀地分布在内胆外侧。
本发明将控温板以内胆为中心周向均匀地分布在内胆外侧,使内胆被包裹在控温板内以达到最佳的控温效果。
作为优选,安装板底侧设有拉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116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千分尺
- 下一篇:汽车后侧窗窗扣开闭疲劳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