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挑臂盖梁及高架桥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12330.2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70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林敏;林桢楷;何海;吴海平;黄森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00 | 分类号: | E01D1/00;E01D2/00;E01D19/00;E01C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杨子茜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挑臂盖梁 高架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挑臂盖梁及高架桥,所述挑臂盖梁用于与桥墩配合,包括:截面呈“倒T型”的挑臂结构,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挑臂结构与桥墩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相对侧壁呈平滑曲面状。本实用新型的挑臂盖梁适用于双向八车道桥梁,桥下有辅道或其他并行道路,桥下落墩位置受到限制且对桥下行车视野及景观有一定要求的桥梁。本实用新型的挑臂结构盖梁在城市高架桥中运用,不仅可将桥下道路路线收到挑臂结构下方,减少公路用地及拆迁量,且在保证桥高、挑臂结构加长和承载能力的同时,可减少对桥下空间的占用,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工程,特别是涉及一种挑臂盖梁及高架桥。
背景技术
在城市桥梁中由于两侧有人行道及管道需要,宽幅桥梁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目前高速公路选线,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线位经常比较紧张,面临着和其他高等级道路并行共建的路段,在城市高架桥中,由于桥下辅道影响均存在桥墩落墩困难的问题。在这些路段,若采用传统的分幅式桥墩,会增大桥下道路的用地面积,上跨桥桥下空间无法得到利用,且桥墩林立形成“墩林效应”影响桥下行车视野,桥梁整体的景观效果较差。
对桥下存在辅道或其他道路与之并行,桥下落墩空间受到限制的,常常采用整幅式大挑臂盖梁来满足桥下的空间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通量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新建公路采用双向八车道宽幅路基横断面,传统的大挑臂盖梁多运用于六车道断面,目前尚未见在八车道整体断面中运用。若将传统的整体幅式大挑臂盖梁通过增加盖梁截面高度运用于八车道宽幅断面中,则宽幅桥上部荷载增大,通过加高盖梁梁高的做法,压缩了桥下净高,会影响桥下行车视野的通透性,对桥下道路的行车造成一定的压迫感,形成笨重、呆板的视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挑臂结构盖梁通过加高盖梁高度保证承载能力但却压缩了桥下净高,会影响桥下行车视野的通透性,对桥下道路的行车造成一定的压迫感,形成笨重、呆板的视觉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挑臂盖梁及高架桥。
一种挑臂盖梁,用于与桥墩配合,包括:截面呈“倒T型”的挑臂结构,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挑臂结构与桥墩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相对侧壁呈平滑曲面状。
本技术方案的挑臂盖梁适用于双向八车道桥梁,桥下有辅道或其他并行道路,桥下落墩位置受到限制且对桥下行车视野及景观有一定要求的桥梁。本技术方案的挑臂结构盖梁在城市高架桥中运用,不仅可将桥下道路路线收到挑臂结构下方,减少公路用地及拆迁量,且在保证桥高、挑臂结构加长和承载能力的同时,可减少对桥下空间的占用,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
具体地,本技术方案通过将挑臂结构的纵截面设计为“倒T型”即“凸”字型,当挑臂结构与上部梁结构配合时,将上部梁结构的端部搭设于挑臂结构的两相对凸部上并固定,使得挑臂结构的两相对凸部用于承载位于挑臂结构两侧的上部梁结构,并使得挑臂结构的中间凸部的高度与上部梁结构的高度匹配,从而当上部梁结构与挑臂结构配合后,将挑臂结构的中间凸部隐藏于两侧的上部梁结构中,挑臂结构顶部与上部梁结构的顶部平齐,便于后期工程施工。
本技术方案的挑臂结构较之于传统的矩形挑臂结构,在保证挑臂结构厚度的同时,其将与上部梁配合的两相对侧厚度适当减小,形成“倒T型”结构,从而在挑臂结构加长的情况下,既保证了挑臂盖梁的承载能力,同时保证了上部梁结构的预计高度,减少对桥下空间的占用,提高桥下公路视野的通透性,降低桥下道路行车的压迫感。与传统矩形断面挑臂结构相比,在保证挑臂盖梁及桥墩各项验算指标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本技术方案的挑臂盖梁可减少混凝土、预应力钢束、钢筋用量约15%,减少了工程成本,具有较好经济性。
并且,本技术方案在高烈度地区,挑臂结构的中间凸部起纵向抗震限位挡块作用,取消了传统的挑臂盖梁上常规的纵向限位挡块,达到减小挑臂结构纵向高度进而减轻自重的作用。
另外,本技术方案通过连接部将挑臂结构与桥墩连接,且连接部的两相对侧壁呈平滑曲面状,不仅避免应力集中,提高挑臂盖梁的强度,且美化了造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123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移动安装的室外吸烟亭
- 下一篇:一种消毒机器人顶部出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