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医用防护颈套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17258.2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83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徐雯莉;丰青;沈潇云;朱晓宁;项晓刚;李啸扬;王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 |
主分类号: | A41D13/05 | 分类号: | A41D13/05;A41D27/18;A41D13/015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赵俊寅 |
地址: | 2018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医用 防护 | ||
一种新型医用防护颈套,包括穿套件,穿套件的领口处设置有第一立领和第二立领,第一立领和第二立领分别位于穿套件的前领口处和后领口处且与穿套件呈一体式设计,第一立领内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封边布,封边布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第二立领外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相匹配。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在防护颈套的后方的纵轴方向全开口,以便于穿套件的穿戴,而整个防护颈套的前侧为一体式设计,以保证整个防护颈套的前颈部位无缝隙,从而大大降低了病原微生物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传播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医用防护颈套。
背景技术
目前在收治传染病患者的隔离病房环境要求较为特殊,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经防护服等几层防护措施穿戴后,在舱内工作时体力消耗以及防护服材质造成人员又热又闷出汗多,而颈部只有一层防护服保护,肩颈部皮肤缺乏保护容易存在风险。头颈部汗液留下来容易引起相应区域的防护服被汗水浸渍,进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医用防护颈套,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通过在防护颈套的后方的纵轴方向全开口,以便于穿套件的穿戴,而整个防护颈套的前侧为一体式设计,以保证整个防护颈套的前颈部位无缝隙,从而大大降低了病原微生物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传播的风险。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型医用防护颈套,包括穿套件,所述穿套件的领口处设置有第一立领和第二立领,所述第一立领和第二立领分别位于穿套件的前领口处和后领口处且与穿套件呈一体式设计,所述第一立领内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封边布,所述封边布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第二立领外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立领的两侧端部均固定连接在穿套件的肩部位置且与穿套件的肩部部分为一体式设计。
优选地,所述第一立领内侧表面设置有密封气囊,所述密封气囊与人体前颈部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防护颈套的外层采用疏水层,所述防护颈套的内层贴合有绵柔吸水层。
优选地,所述穿套件采用无袖设计,且穿套件的下端穿套至胸部以上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医用防护颈套。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将整个防护颈套作为独立存在的一种颈部防护构造,通过在防护颈套的后方的纵轴方向全开口,以便于穿套件的穿戴,而整个防护颈套的前侧为一体式设计,以保证整个防护颈套的前颈部位无缝隙,从而大大降低了病原微生物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传播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 本实用新型使用前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 本实用新型穿戴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穿套件;2、第一立领;3、第二立领;4、封边布;5、第一魔术贴;6、第二魔术贴;7、密封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172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药物挤压研磨的研磨机构
- 下一篇:动物喂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