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管路检漏的密封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20906.X | 申请日: | 2020-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2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陶林;谢虹;朴雨植;孙昌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铂(上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6 上海市金***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管路 检漏 密封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管路检漏的密封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固定支架、套管、连接管和弹簧;所述工装本体一端的外壁上设置固定法兰的固定支架,另一端的外壁上套设连接气源的套管;所述工装本体内设有盛装弹簧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一端与套管的流道连通,另一端设置连接待测管路的连接管;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套管抵接,另一端与连接管抵接,所述连接管与工装本体滑动连接,且其内的流道与工装本体内的空腔连通,所述连接管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顶住待测管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进行管路检漏时能一次性有效快速的安装,有效的减少了加工工艺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检漏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管路检漏的密封工装。
背景技术
管路又名“管道”,在空调、热水器等行业应用广泛。管路泄漏会造成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确保管路拥有良好的品质,提高安全防护,需进行管路检漏。
传统的管路检漏方法是水检,但是水检之后需要烘干,而且即便烘干也无法去除所有水分,这样会导致管路生锈,影响管路后期使用,而且水检耗时长,对于微小漏孔无法检出。目前用气体进行管路检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现有的气密工装,在检漏时装夹比较繁琐,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管路检漏的密封工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进行管路检漏时能一次性有效快速的安装,有效的减少了加工工艺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管路检漏的密封工装,包括工装本体(1)、固定支架(2)、套管(3)、连接管(4)和弹簧(6);所述工装本体(1)一端的外壁上设置固定法兰(7)的固定支架(2),另一端的外壁上套设连接气源的套管(3);所述工装本体(1)内设有盛装弹簧(6)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一端与套管(3)的流道连通,另一端设置连接待测管路(8)的连接管(4);所述弹簧(6)的一端与套管(3)抵接,另一端与连接管(4)抵接,所述连接管(4)与工装本体(1)滑动连接,且其内的流道与工装本体(1)内的空腔连通,所述连接管(4)在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顶住待测管路(8)。连接管(4)通过弹簧(6)的弹力回弹顶住待测管路(8),保证待测管路(8)方向固定不动。
优选的,所述工装本体(1)与连接管(4)的接触面之间设有O型圈(5)密封。O型圈(5)保证连接管(4)在工装本体(1)内前后移动时不漏气。
优选的,所述工装本体(1)设置固定支架(2)的一端的外壁上设有限位凸台(11)。
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2)为U型结构,其两端活动设置在工装本体(1)的外壁上,中间设有卡接待测管路(8)的凹槽(21)。固定支架(2)在气密测漏时固定法兰,保证法兰位置不变。
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2)绕工装本体(1)180°转动。
优选的,所述套管(3)和连接管(4)的流道的直径均小于弹簧(6)的直径。套管(3)保证连接管(4)和弹簧(6)在工装本体(1)的空腔内。
密封工装的使用时:先将所述套管连接气源,所述连接管连接待测管路,连接管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顶住待测管路,保证待测管路方向固定不动,同时转动固定支架固定法兰,保证法兰位置不变;然后开启气源开关通气,即可开始管路检漏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用于管路检漏的密封工装,装夹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在进行管路检漏时能一次性有效快速的安装,有效的减少了加工工艺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2)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用于管路检漏的密封工装,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效果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铂(上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泰铂(上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209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