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膀胱检测护理包以及膀胱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24152.5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25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周远远;田杏音;萧蕊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31 | 分类号: | A61B50/31;A61B5/20;A61M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黄华莲 |
地址: | 51018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膀胱 检测 护理 以及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膀胱检测护理包,包括具有容纳腔的袋体、与袋体连接用于检测膀胱内所储存尿液量的检测仪以及设置于容纳腔内用于导尿的导尿组件;袋体设置开口以及用于开合开口的启闭组件;袋体设置有与容纳腔相通的检测位,所述检测仪通过连接件设置于检测位上;连接件包括呈周向间隔设置且连接于检测位的周侧的若干弹性件以及位于检测位中心连接弹性件的固定套,弹性件的一端与检测位的周侧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固定套的外侧连接;检测仪套设于固定套内;还公开了一种膀胱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仪以及与检测仪通讯传输的提示器。本实用新型能结合膀胱容量更好的让患者进行间导,减少尿液返流导致的并发症;且提高了间歇导尿用具的便携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膀胱检测护理包以及膀胱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对膀胱内的尿量进行导尿时,只能通过日记形式手写来记录,患者无法判断膀胱内的残余尿量,仅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进行间歇导尿,且间歇导尿用具不方便携带,对患者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膀胱检测护理包,能结合膀胱容量更好的让患者进行间导,减少尿液返流导致的并发症;且提高了间歇导尿用具的便携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膀胱检测护理包,包括具有容纳腔的袋体、与所述袋体连接用于检测膀胱内所储存尿液量的检测仪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导尿的导尿组件;所述袋体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接的开口以及用于开合所述开口的启闭组件;所述袋体朝向对于人体膀胱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检测位,所述检测仪通过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检测位上;所述连接件包括呈周向间隔设置且连接于所述检测位的周侧的若干弹性件以及位于所述检测位中心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固定套,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检测位的周侧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套的外侧连接;所述检测仪套设于所述固定套内。
上述膀胱检测护理包中,所述导尿组件包括导尿管、集尿袋、纸巾、冲洗液、镜子、胶贴以及手套,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若干用于分隔所述容纳腔的分隔部;若干所述导尿组件分别放置于分隔后的容纳腔中。
上述膀胱检测护理包中,所述容纳腔上方的袋体设置有对应的导尿组件的图案。
上述膀胱检测护理包中,所述启闭组件为拉链。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膀胱检测装置,包括所述检测仪以及与所述检测仪通讯传输的提示器。
上述膀胱检测装置中,所述提示器为智能手表,所述智能手表设置有录入模块。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膀胱检测护理包以及膀胱检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包括:患者将袋体绑定在下腹部膀胱区腹壁表皮位置,由于检测位相对于膀胱区设置,因此使得检测仪可实现对膀胱内所储存的尿液量的扫描检测,通过设置呈周向连接在检测位周侧的弹性件以及与弹性件连接的固定套,使得固定套能够在弹性件的连接下朝检测位的不同位置移动,且在弹性件的带动下复位,因此检测仪通过套接在固定套的内侧,当位置出现偏差不准确时,患者可通过对检测仪进行移动实现对膀胱内尿液量的扫描,并通过容纳腔内放置导尿组件,便于患者对导尿组件的携带,提高了便捷性,患者可根据医嘱,当膀胱内尿液容量到达一定值时,进行导尿,并将导尿的尿量进行记录,更好的判断膀胱内断残余尿量,能够有效结合残余尿量安排间歇导尿;将检测仪通过蓝牙或5G移动电子信息数据对接将数据对接到提示器,按医嘱设定容量报警器,当膀胱容量到达阈值时启动检测仪传输信号至提示器,使提示器提示患者需要导尿。此刻患者通过将袋体内的用物在合适地点进行间歇导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膀胱检测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膀胱检测护理包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1-袋体,2-容纳腔,3-检测仪,4-检测位,5-弹性件,6-固定套,7-分隔部,8-提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241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烟头面部隔物灸装置
- 下一篇:膏药药力渗透增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