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热风型燃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30934.X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52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段智勇;黄伟;肖武甲;马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卓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0 | 分类号: | F23D14/00;F23D14/46;F23D14/60;F23D14/66;F23D14/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热风 燃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体式热风型燃烧系统,包括燃烧器和节能器,所述燃烧器包括燃烧室和配风口,所述节能器的入口与第一输风管道相连,所述节能器通过第二输风管道与所述配风口相连,所述配风口连接有燃料输送管道,所述燃烧室设有烟气排放管道,所述烟气排放管道穿过所述节能器并与空气在节能器内换热,所述烟气排放管道通过烟气排放支管与所述第二输风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输风管道和连接管道分别设有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本实用新型中的燃烧系统采用分体式结构,助燃空气经过节能器与高温烟气进行换热,同时助燃空气混入一定比例的烟气,降低助燃风内的含氮量,减少尾气中氮氧化物,可实现节能和低氮排放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热风型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众多NOx排放控制技术中,低氮燃烧是一种经济、安全、高效的技术,低氮燃烧方法又可以分为空气分级燃烧、燃料分级燃烧、浓淡偏差燃烧、烟气再循环等。空气分级燃烧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分为两级送入,在第一级燃烧区内保持过量空气系数在0.8左右,使得燃料处于贫氧富燃的气氛,从而降低了燃料的燃烧速度和燃烧区的温度,抑制了热力型NOx的生成。并且燃料在燃烧时生成大量的CO,与燃料中的氮分解生成的HN、HCN、CN、NH3、NH2等相互复合生成N2,或将已生成的NOx分解还原,从而控制了燃料型NOx的生成量。
现有低氮燃烧机均为冷风型燃烧机,即燃烧机的助燃风为室温空气,然后混合一定量的锅炉尾气,以达到低氮排放的目的。所以针对有机热载体炉排出的高温烟气,不能通过空气预热器进行节能回收,导致热载体炉的整体热效率不高,造成了燃料的浪费。
综上所述,亟需提供一种节能减排的分体式热风型燃烧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节能减排的分体式热风型燃烧系统。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分体式热风型燃烧系统,包括燃烧器和节能器,所述燃烧器包括燃烧室和配风口,所述节能器的入口与第一输风管道相连,所述节能器通过第二输风管道与所述配风口相连,所述配风口连接有燃料输送管道,所述燃烧室设有烟气排放管道,所述烟气排放管道穿过所述节能器并与空气在节能器内换热,所述烟气排放管道通过烟气排放支管与所述第二输风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输风管道和连接管道分别设有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
本实用新型中的燃烧系统采用分体式结构,助燃空气经过节能器与高温烟气进行换热,吸收高温烟气中的热量,使助燃风在参与燃烧之前即达到一定的温度,同时降低了热载体炉的排烟温度,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烟气排放管道通过烟气排放支管与所述第二输风管道相连通,这样助燃空气混入一定比例的烟气,降低助燃风内的含氮量,减少尾气中氮氧化物,实现低氮排放。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烟气排放管道设有连接口,所述烟气排放支管的进气口与所述连接口相连,所述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烟气排放管道换热前的一段上。如此设置,助燃空气混入的烟气为高温烟气,进一步提高助燃空气的温度,达到节能的目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输风管道和第二输风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一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由变频器或调速电机控制进气量。如此设置,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由变频器或调速电机控制空气进入量,通过第一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精准匹配空/燃比例,达到充分燃烧的效果。在烟气排放管路之管上设置风机和压力表,控制排入助燃风中的烟气比例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输风管道和烟气排放支管上分别设有第一电动蝶阀和第二电动蝶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燃料输送管道上设有安全电磁阀和电动比例阀,所述电动比例阀与设定有固定程序的PLC或单片机相连。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燃料输送管道上设有用于燃料清洁的燃气过滤器以及用于燃料流量测量的流量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卓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沙卓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309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