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酵素生产用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31584.9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91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滨;胡攀;王丹;宋天成;张士新;宋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5/10;B01F15/00;B01D29/01 |
代理公司: | 合肥三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0 | 代理人: | 李霞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酵素 生产 混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酵素生产用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箱、搅拌装置、循环装置、滤网装置,所述混合箱包括箱体、盖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水平设置,所述箱体的底板上设置有出料管,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为敞开结构,所述箱体的顶端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延伸板,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在混合的过程中,抽取底部的酵素原料,之后将其送至上方再次对其进行搅拌混合,从而保证了搅拌混合的效果,使得原料混合充分,并且提高了混合的效率,节省了混合时间,方便了对混合箱的内部进行有效的清洗,从而解决了对于搅拌装置内部清洗不便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酵素生产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酵素生产用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酵素,也称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质,大多为蛋白质。虽然酶大多是蛋白质,但少数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分子并非为蛋白质,有一些被称为核酶的RNA分子也具有催化功能。此外,通过人工合成所谓人工酶也具有与酶类似的催化活性,包括人工合成的DNA。有人认为酶应定义为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即生物催化剂。酵素可以支配生物的新陈代谢、营养和能量转换等多种催化过程。
目前对于酵素生产的混合工序存在一定的缺陷,现有的混合工序一般是将原料放置在搅拌装置内部搅拌后取用,但是对于液体粘稠状的酵素原料,现有的搅拌往往无法使各组分原料充分混合,搅拌不仅能耗大,耗费时间长,无法满足其必要的工作效果,且对于搅拌装置的内部不便对其进行清洗,且对于混合不均的酵素,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过滤,影响酵素生产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酵素生产用混合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酵素生产用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箱、搅拌装置、循环装置、滤网装置,所述混合箱包括箱体、盖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水平设置,所述箱体的底板上设置有出料管,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为敞开结构,所述箱体的顶端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延伸板,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上方,所述盖体的底部设置为敞开结构,所述盖体的底端两侧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二延伸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板,所述盖体的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料管,所述盖体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循环进料口,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动力电机、搅拌轴,所述动力电机设置在所述盖体的顶部外侧,所述动力电机的传动端穿过所述盖体并延伸至所述盖体的内侧,所述搅拌轴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搅拌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动力电机的传动端,所述循环装置包括抽料管、水泵、排料管,所述抽料管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一侧侧壁近底端,所述抽料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箱体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外侧,所述水泵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所述抽料管的另一端,所述排料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端,所述排料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循环进料口,所述滤网装置设置在所述出料管的下端。
进一步,所述循环进料口的顶端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延伸圈,所述排料管与所述循环进料口连接的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二延伸圈,所述第二延伸圈通过销轴插入所述第一延伸圈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伸圈。
进一步,所述水泵的底部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的底部水平设置。
进一步,所述滤网装置包括限位装置、滤筒、过滤网,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出料管的两侧,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立板、铰接轴、横板、限位轴,所述立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铰接轴,所述铰接轴固定连接所述出料口的外侧壁,所述横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铰接轴,所述限位轴穿过所述立板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的外壁,所述滤筒套设在所述出料管的外部,所述滤筒的上端通过所述横板对其进行限位,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滤筒的内部,所述过滤网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滤筒的近底端内侧壁。
进一步,所述出料管于所述滤网装置的上端设置有截止阀。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315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耐磨抗起毛面料
- 下一篇:一种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付费内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