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茶生产用摊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31826.4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11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唐红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晓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秦丽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丰泽东路106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生产 用摊晾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茶生产用摊晾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茶叶容易被风吹跑的缺点,包括底框和覆盖网,底框的内侧固定有托网,底框的上侧沿其一条边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与其固定的固定条,覆盖网的一边与固定条固定,覆盖网的另外三边固定有柔性固定圈,底框上固定有与柔性固定圈对应的连接环,且连接环与柔性固定圈可拆卸地连接,底框的下侧固定有底块,托网的下侧固定有网格架,且网格架固定在底框的内侧。托网的上侧设置了可以铺平和卷起的覆盖网,可将茶叶置于托网和覆盖网之间,防止茶叶被吹跑,底框的边缘设置有与装置底块匹配的堆叠槽,必要时可将多个该装置堆叠起来,节约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茶生产用摊晾装置。
背景技术
红茶是经过采摘、摊晾、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生产出来的,比绿茶多了一个发酵的过程。发酵是指茶叶在空气中氧化,发酵作用使得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单宁酸减少,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和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芳香物质。在红茶的加工过程中,摊晾是将采摘下的茶鲜叶均匀地摊放在篾垫或摊青筛上的作业过程,可使鲜茶叶散热、失水、挥发青草气和促进鲜叶内含成分的转化,使叶片变软,便于下一步的杀青。在茶叶摊晾的过程中,茶叶入一般摊放在篾垫或摊青筛上,置于室外,茶叶容易被风吹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茶叶容易被风吹跑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红茶生产用摊晾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茶生产用摊晾装置,包括底框和覆盖网,所述底框的内侧固定有托网,所述底框的上侧沿其一条边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与其固定的固定条,所述覆盖网的一边与固定条固定,所述覆盖网的另外三边固定有柔性固定圈,所述底框上固定有与柔性固定圈对应的连接环,且连接环与柔性固定圈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底框的下侧固定有底块。
优选的,所述托网的下侧固定有网格架,且网格架固定在底框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柔性固定圈的下侧沿长度方向排布有多个卡块,所述连接环的上侧开设有多个与卡块匹配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支脚的下端固定有底块。
优选的,所述底框的上侧开设有与底块匹配的堆叠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在托网的上侧设置了可以铺平和卷起的覆盖网,摊晾茶叶时,可将茶叶置于托网和覆盖网之间,防止茶叶被吹跑。
2、本装置底框的边缘设置有与装置底块匹配的堆叠槽,必要时可将多个该装置堆叠起来,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红茶生产用摊晾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红茶生产用摊晾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框、2网格架、3托网、4固定条、5覆盖网、6柔性固定圈、7卡块、8连接环、9卡槽、10支脚、11底块、12堆叠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红茶生产用摊晾装置,包括底框1和覆盖网5,底框1的内侧固定有托网3,底框1的上侧沿其一条边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与其固定的固定条4,覆盖网5的一边与固定条4固定,覆盖网5的另外三边固定有柔性固定圈6,底框1上固定有与柔性固定圈6对应的连接环8,且连接环8与柔性固定圈6可拆卸地连接,底框1的下侧固定有底块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晓,未经熊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318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多芯片的压模头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无线控制的软硬可调床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