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婴幼儿新型直肠给药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33263.2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73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唐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 | 郭智 |
地址: | 4041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婴幼儿 新型 直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婴幼儿新型直肠给药器,包括前端管,前端管的一端连接有后端管,前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软管,软管呈弯曲的管状结构,前端管的外壁设置有插入深度指示刻度线,软管远离前端管的一端开设有前端孔,软管靠近前端孔的一端侧壁开设有若干侧孔,后端管远离前端管的一端插接有推杆,推杆靠近前端管的一端紧密粘接有推板,推板与后端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能够精确控制给药的剂量和插入深度,避免剂量浪费或插入过深导致穿孔,且前端的药物排放通过前端和侧面同时进行排出,能够避免排出口堵塞,使得给药顺利进行,方便护士规范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婴幼儿新型直肠给药器。
背景技术
直肠给药是指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通过直肠粘膜的迅速吸收进入大循环,发挥药效以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的给药方法,对于儿童的直肠给药就比较困难。但是目前市面上无成型的婴幼儿专用直肠给药器,给药量和给药插入直肠距离(深度)不可测量,造成剂量浪费或插入过深导致穿孔,此外进入儿童肠道后由于肠道内壁较窄,会造成药物排出口堵塞,影响给药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幼儿新型直肠给药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婴幼儿新型直肠给药器,包括前端管,所述前端管的一端连接有后端管,所述前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呈弯曲的管状结构,所述前端管的外壁设置有插入深度指示刻度线,所述软管远离前端管的一端开设有前端孔,所述软管靠近前端孔的一端侧壁开设有若干侧孔,所述后端管远离前端管的一端插接有推杆,所述推杆靠近前端管的一端紧密粘接有推板,所述推板与后端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推杆远离前端管的一端穿出后端管且紧密粘接有按压板,所述软管靠近前端管的一端紧密粘接有角度调节圈,所述角度调节圈靠近前端管的一侧紧密粘接有螺纹管,所述前端管靠近软管的一端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前端管与软管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软管靠近前端孔的一端为直径逐渐增大的喇叭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侧孔呈均匀等间距排列。
作为优选,所述角度调节圈的外侧壁设置有弧面。
作为优选,所述后端管的中部设置有主机盒,所述主机盒的顶部依次设置有显示屏和控制键,所述后端管的两端贯穿主机盒的两侧外壁,所述主机盒靠近前端管的一侧外壁安装有测距仪。
作为优选,所述推杆靠近后端管一端开口处的内壁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与后端管的内壁紧密粘接。
作为优选,所述前端孔的外侧为圆滑的弧形结构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婴幼儿新型直肠给药器能够精确控制给药的剂量和插入深度,避免剂量浪费或插入过深导致穿孔,且前端的药物排放通过前端和侧面同时进行排出,能够避免排出口堵塞,使得给药顺利进行,方便护士规范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主机盒;11、显示屏;12、控制键;13、测距仪;2、前端管;21、插入深度指示刻度线;3、后端管;4、软管;41、侧孔;42、前端孔;43、角度调节圈;431、弧面;432、螺纹管;5、推杆;51、给药量指示刻度线;52、按压板;53、推板;54、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332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层式像素补偿电路
- 下一篇:一种可控制排量的工业废气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