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五腔体潜油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36253.4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55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刘欣;王曦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百利溢通电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0 | 分类号: | F04D29/40;F04D29/08;F04D13/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许爱文 |
地址: | 300385 天津市西青***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五腔体潜油 保护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潜油电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五腔体潜油保护器,该保护器一端连接潜油电泵,另一端连接潜油电机;保护器主要包括保护器头、胶囊腔组、沉降腔、电机连接体及沿轴向贯通整个保护器的中心轴;胶囊腔组分为相互串联的两组,两胶囊腔组之间通过机械密封进行隔断;每组胶囊腔包括两个内部相通且并联的胶囊和对应的密封座;还包括覆盖在五个腔体外侧的外壳,上下相邻腔体的外壳与对应位置处的密封座连接。沉降腔串联在最下方的胶囊与底座之间。此五腔体组合保护器在功能上可以代替串接保护器使用,在结构上与串接保护器相比,节省制造成本,呼吸量大,运行可靠,可适用于大功率电泵机组产品在井温较高的井况中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潜油电泵技术领域中的潜油保护器技术范畴,涉及组合式潜油保护器,特别涉及一种五腔体潜油保护器。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在油田开采过程中,随着油井压力递减,产量自喷能力下降,需要潜油电泵采油设备来实现油井的开采。而潜油保护器作为潜油电泵的组成部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作用为:(1)电机膨胀与收缩的呼吸腔;(2)平衡电机内部与井筒之间的压力;(3)防止井液进入电机;(4)承受轴向力;(5)传递扭矩。
近些年来,随着油田井况的多样化,组合式保护器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主要由胶囊腔和沉降腔组成,这种保护器可以适用于多种井况,包括竖井,斜井和水平井等。组合式保护器可以为电泵机组提供多种井况运行的可能性,给潜油电机提供呼吸量和供油量。同时还能保护电机,防止井液进入电机内部。
常规组合式保护器主要由两腔体或三腔体组成,如BPBSL为三腔体组合式保护器,主要是由两个胶囊腔和一个沉降腔组成,组合形式为两胶囊腔并联再和一个沉降腔串联,这种组合式保护器在普通的油田井况中是很常见的。它的工作原理是:电机内部温度升高时,电机油膨胀,部分多余的电机油流向保护器,依次经过保护器沉降腔、两个胶囊腔,再由胶囊腔外部通过保护器头排向外界井液中;当电机内部温度降低时,电机油收缩,保护器内部的电机油进入电机内进行补充,同时部分井液进入保护器胶囊外腔中,保证机组内外压力平衡。随着机组运行时间的增加,保护器内部的油逐渐被外界井液置换,当置换到一定程度,井液会进入电机内部,此时保护器失效。
这种两腔或三腔组合式保护器的不足之处是保护器的呼吸量不大。在一些井温较高的场合,或是电机功率较大的机组中,这种保护器的呼吸量是不够的,通常需要两个保护器串接在一起使用,以增加呼吸量。然而串接保护器不仅增加了连接处泄漏的风险,同时还增加了机组采购的成本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五腔体潜油保护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五腔体潜油保护器,该保护器一端连接潜油电泵,另一端连接潜油电机;所述保护器主要包括保护器头、胶囊腔组、沉降腔、电机连接体及沿轴向贯通整个保护器的中心轴;
所述胶囊腔组分为相互串联的两组,两胶囊腔组之间通过机械密封进行隔断;每组胶囊腔包括两个内部相通且并联的胶囊;每个胶囊下方设有连通上下腔体的密封座;所述沉降腔串联在最下方的胶囊与底座之间;还包括覆盖在五个腔体外侧的外壳,所述上下相邻腔体的外壳与对应位置处的密封座连接。
进一步,所述中心轴上套设有胶囊护轴管,所述胶囊护轴管外侧设有上、下胶囊座,胶囊上下两端分别套接在上、下胶囊座外侧,套接处用胶囊卡子锁紧。
进一步,所述沉降腔包括沉降护轴管;所述沉降护轴管通过沉降支座套接在中心轴外侧;沉降护轴管外侧设有连通沉降腔与胶囊腔组的1#密封座。
进一步,四个所述胶囊下方的密封座从下至上标记为2#~5#,2#~5#密封座的下方均与下一个胶囊之间存在一定体积的储液空间,该储液空间与下一级胶囊的外腔连通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百利溢通电泵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百利溢通电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362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