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生儿防惊跳安睡两用服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37040.3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25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霞 |
主分类号: | A41B13/00 | 分类号: | A41B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华奇信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28 | 代理人: | 陈子勋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赣州***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生儿 惊跳 安睡 两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生儿服装技术领域,特指新生儿防惊跳安睡两用服;包括主体、袖子,袖子有两个,分别位于主体的左右、两侧,袖子的外侧底边具有上连接件,主体的侧面具有下连接件,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活动连接使袖子与主体活动组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活动连接,使袖子与主体组合或者分离,袖子与主体固定连接在一起时,婴儿的手被限制住,不易活动及挣脱,从而达到减少惊跳的目的,袖子与主体分离,婴儿的手就可以自由活动,不受气温的限制,可随意搭配舒适的衣物,既可以做普通衣物,又可以起到防惊跳功能,一服两用,方便转换,不影响平时的活动,不易惊扰婴儿入睡,使用非常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生儿服装技术领域,特指新生儿防惊跳安睡两用服。
背景技术
大部分新生儿睡觉时常常会出现惊跳反应,特别是出生6个月内的婴儿都存在惊跳这一现象。惊跳现象往往导致婴儿入睡困难,以及入睡以后容易惊醒,对于婴儿及家长来说都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种襁褓睡袋,它是在普通睡袋的左右两侧分别加上一片包手,用于固定婴儿的双手,减少婴儿双手的活动空间,从而达到减少惊跳的目的。
前述襁褓睡袋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襁褓睡袋是在睡袋的基础上,增加固定双手的包手,当外界气温高的时候会导致婴儿出汗,进而造成其他不适,因此不适用温度偏高的时候;
二是襁褓睡袋的两个包手采用魔术贴粘贴在一起,满月之后的婴儿力气较大,往往容易挣脱包手的包裹,或者双手从包手上端的空隙挣脱出来,这样就会使襁褓睡袋失去减少惊跳的作用;
三是婴儿睡眠不规律,当婴儿入睡之后再去裹襁褓,声音和动作往往又会惊醒婴儿,加大再次入睡的难度。
因此,基于上述现有的新生儿防惊跳襁褓睡袋的缺陷,需要对现有的新生儿防惊跳襁褓睡袋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新生儿防惊跳安睡两用服,该新生儿防惊跳安睡两用服解决了现有的新生儿防惊跳襁褓睡袋所存在的:适用范围小、使用效果不佳等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新生儿防惊跳安睡两用服,包括主体、袖子,袖子有两个,分别位于主体的左右、两侧,袖子的外侧底边具有上连接件,主体的侧面具有下连接件,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活动连接使袖子与主体活动组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的袖子的外侧底边具有上连接片,上连接件位于上连接片上;主体的侧面具有下连接片,下连接件位于下连接片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上连接件采用上拉链条,下连接件采用下拉链条。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拉链条缝制于上连接片上,下拉链条缝制于下连接片上。
具体的,所述的上拉链条的一端位于袖子的袖口旁边。
更具体的,所述的上连接片的一端位于袖子的袖口旁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活动连接,使袖子与主体组合或者分离,袖子与主体固定连接在一起时,婴儿的手被限制住,不易活动及挣脱,从而达到减少惊跳的目的,袖子与主体分离,婴儿的手就可以自由活动,不受气温的限制,可随意搭配舒适的衣物,既可以做普通衣物,又可以起到防惊跳功能,一服两用,方便转换,不影响平时的活动,不易惊扰婴儿入睡,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睡觉时状态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标号名称如下:主体1、袖子2、上连接片3、下连接片4、上拉链条5、下拉链条6。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霞,未经张晓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370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