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膜动脉瘤夹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37204.2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81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杜春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安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2 | 分类号: | A61B17/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脉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脉瘤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膜动脉瘤夹,包括动脉瘤夹本体和膜体;所述膜体靠近两端的一段上沿膜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杆套,所述杆套沿膜体宽度方向延伸,并与动脉瘤夹本体上的夹杆相配合,所述夹杆穿设在杆套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动脉瘤夹上带膜,夹闭动脉瘤的同时膜覆盖在载瘤血管及动脉瘤基底上,很好的解决了动脉瘤基底及载瘤血管壁薄弱,甚至有破口的问题。所述膜体的包覆段长短可调,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血管,通用性强,且安装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脉瘤夹,具体涉及一种带膜动脉瘤夹。
背景技术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是神经外科难度较高、危险较大的手术,尤其是在动脉瘤基底及载瘤血管壁薄弱,甚至有破口时(如血泡样动脉瘤瘤体脱落载瘤血管上有裂口),如何夹闭动脉瘤的同时加固动脉瘤基底及载瘤血管、封闭裂口,是现有技术中的一个难题。目前没有专用的动脉瘤夹,处理该类动脉瘤较困难,常用的方法有缝合裂口,血管移植,搭桥,焊接,包裹等,缝合裂口导致载瘤血管狭窄,同时,难度较大,且多数裂口由于位置原因无法缝合,血管移植、搭桥手术难度较大,耗时较多,导致脑组织缺血时间长,术后神经废损重,费用高,焊接牢固程度低,易脱落出血。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带膜的动脉瘤夹,其在动脉瘤夹的夹杆上设置生物膜,在夹闭动脉瘤时,生物膜包覆在夹闭位置外,通过生物膜对动脉瘤基底或载瘤血管壁进行加固,防止出现动脉瘤基底或载瘤血管壁破损风险,提高了安全性。同时,生物膜可同时作为愈合基底,加快了夹口位置的愈合速度。但这种带膜的动脉瘤夹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膜的长度不可调,在应对不同大小的血管时,灵活性相对较差,生物膜无法达到最佳匹配,达不到理想的加固效果,且生物膜的稳定性也存在一定的瑕疵,这就导致这类带膜动脉瘤夹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另外,为了实现生物膜长度的较佳匹配,往往需要现场裁剪生物膜,这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尤其出血时,将耽误患者的治疗时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膜动脉瘤夹,通过在动脉瘤夹上带膜,夹闭动脉瘤的同时膜覆盖在载瘤血管及动脉瘤基底上,很好的解决了动脉瘤基底及载瘤血管壁薄弱,甚至有破口的问题。同时膜的长度能够方便快速调整,与不同尺寸的血管匹配,降低了手术难度,为手术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膜动脉瘤夹,包括动脉瘤夹本体和膜体;所述膜体靠近两端的一段上沿膜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杆套,所述杆套沿膜体宽度方向延伸,并与动脉瘤夹本体上的夹杆相配合,所述夹杆穿设在杆套内。
优选的,所述动脉瘤夹本体为跨血管动脉瘤夹。
优选的,所述膜体由两层相同的膜片构成,两层膜片靠近膜体两端的位置通过多条沿膜片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缝线相互缝合,所述缝线沿膜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杆套由位于相邻两条缝线之间的两层膜片构成。
优选的,所述膜体由一张膜片和两张套片构成,两张所述套片位于膜片两端的外表面上,并通过多条沿膜片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缝线与膜片缝合,所述缝线沿膜片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杆套由相邻两条缝线之间的膜片和套片构成。
优选的,所述膜体为涤纶膜、聚四氟乙烯膜、聚氨酯膜和天然蚕丝膜、壳聚糖膜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将动脉瘤夹本体的两根夹杆分别穿设在膜体两端的杆套内,膜体的包覆段,也就是位于两根夹杆之间的一段是包覆在血管外的。故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夹杆穿设在不同的杆套内,即可实现包覆在血管外的一段膜体的长度调节,进而适应不同大小的血管。使膜体的包覆段长短与血管周长相匹配。
与传统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
1、通过在动脉瘤夹上带膜,夹闭动脉瘤的同时膜覆盖在载瘤血管及动脉瘤基底上,很好的解决了动脉瘤基底及载瘤血管壁薄弱,甚至有破口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安市人民医院,未经雅安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372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雾生成装置
- 下一篇:钢结构屋面及模块化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