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旁路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40675.9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8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肖宝童;薛伟;吕强;金铭;熊鹏程;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7 | 分类号: | H01L25/07;H01L23/495;H02S40/34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苏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3 | 代理人: | 郭翔 |
地址: | 225008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旁路 二极管 | ||
旁路二极管。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提升电流通过量的旁路二极管的封装技术。提供了结构紧凑合理、散热性高、性能好的旁路二极管。包括引线框架、芯片组一和一对对称设置的芯片组二;一对所述芯片组二分别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引线框架的边缘位置;所述芯片组一固定设置在一对所述芯片组二之间;所述芯片组一的头部位于所述芯片组二的尾部一侧。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合理、散热性高、性能好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提升电流通过量的旁路二极管的封装技术。
背景技术
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使用过程中部分位置可能被遮蔽,进而作为负载消耗能量并发热,这就是热斑效应,它对组件有严重的破坏作用。将一个旁路二极管并联在组件两端,能有效地避免热斑效应损害电池组件。随着大规格组件如166、210大面积硅片技术发展再叠加半片、双面双玻技术,整体组件功率已超过430W,工作电流达到17A左右,因此对接线盒报备的电流要求25A以上甚至达到30A,许多终端组件企业都提出了相应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结构紧凑合理、散热性高、性能好的旁路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引线框架、芯片组一和一对对称设置的芯片组二;
一对所述芯片组二分别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引线框架的边缘位置;
所述芯片组一固定设置在一对所述芯片组二之间;
所述芯片组一的头部位于所述芯片组二的尾部一侧。
所述引线框架包括间隔设置的左侧框架和右侧框架。
所述芯片组一包括芯片一和跳线一;
所述芯片一的底部通过下焊锡层一与左侧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跳线一的一端通过上焊锡层一与所述芯片一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锡膏层A与所述右侧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芯片组二包括芯片二和跳线二;
所述芯片二的底部通过下焊锡层二与左侧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跳线二的一端通过上焊锡层二与所述芯片二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锡膏层B与所述右侧框架固定连接。
还包括塑封体;所述塑封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引线框架。
所述引线框架上设有若干锁胶孔。
所述引线框架上设有分向圆孔。
本实用新型中包括作为芯片载体的引线框架、芯片组一和一对对称设置的芯片组二;一对芯片组二分别固定设置在靠近引线框架的边缘位置;芯片组一固定设置在一对芯片组二之间;芯片组一的头部位于芯片组二的尾部一侧。跳线实现芯片焊区与引线框架的电气连接。本案中三颗芯片呈品字形并联形式排布,增大了芯片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散热性和通电流的能力。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合理、散热性高、性能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塑封体连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引线框架,11是左侧框架,12是右侧框架,2是芯片组一,3是芯片组二,31是芯片二,32是跳线二,4是塑封体,5是锁胶孔,6是分向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3所示,包括作为芯片载体的引线框架1、芯片组一2和一对对称设置的芯片组二3;本案中引线框架1采用KFC铜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406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设计展示墙面海报挂载架
- 下一篇:电声器件及采用该电声器件的电子设备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