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水冷壁高温腐蚀的高效贴壁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42618.4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07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坤;周平;陈强峰;吕安斌;周凌宇;陈章伟;翁格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浙能北仑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7/02 | 分类号: | F23C7/02;F23L9/00;F23M5/0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房鑫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水冷 高温 腐蚀 高效 贴壁风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水冷壁高温腐蚀的高效贴壁风系统,用于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包括热二次风管道、增压风机、若干贴壁风风箱、若干贴壁风支管及若干贴壁风喷口;一个贴壁风风箱对应一个贴壁风支管及一个贴壁风喷口,热二次风管道经增压风机与各贴壁风风箱的入口相连通,各贴壁风风箱的出口经对应的贴壁风支管与锅炉侧墙上对应的贴壁风喷口相连通,所有贴壁风喷口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贴壁风喷口位于锅炉的左侧墙上,另一组贴壁风喷口位于锅炉的右侧墙上,所述贴壁风支管上设置有调节阀,该系统能够解决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燃烧改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防止水冷壁高温腐蚀的高效贴壁风系统。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环保排放标准的逐步严格,全国大部分燃煤发电机组都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以适应氮氧化物、硫化物及粉尘的排放要求。而随着环保设施的投运,使得电厂在污染物排放达标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如目前普遍采用的低氮燃烧系统,由于主燃烧器区域整体处于缺氧燃烧状态,抑制了煤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但生成了大量的CO和H2S等还原性气体,导致水冷壁区域极易出现高温腐蚀,严重影响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如何采用有效、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水冷壁区域的高温腐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前后墙对冲燃烧系统在目前的大容量锅炉中应用较为普遍,这种燃烧方式采用旋流燃烧器,能够有效提高煤粉与一次风的充分混合,从而提高燃烧的稳定性。但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侧墙水冷壁极易因缺氧而产生高温腐蚀:
该种燃烧方式,二次风从风箱两端进入,燃烧器沿风箱宽度方向布置,而风箱内静压两端低中间高,同样风门开度下,两侧燃烧器进风量要少于中间。
低氮燃烧器的主燃区一般呈缺氧状态,尤其是射流尾端。前后墙对冲燃烧时,气流会裹挟着煤粉向两侧墙运动并燃烧,射流尾部未燃尽的碳粒被挤压至两侧墙,对侧墙水冷壁进行直接冲刷,同时进一步加剧两侧墙中间部位的缺风。
为降低氮氧化物,不同类型的旋流燃烧器均会采用一些手段来推迟煤粉颗粒与二次风的混合,如增强外二次旋流强度、增加外二次风扩口角度、煤粉喷嘴稳燃环采用扳边等。外二次风与煤粉混合越晚,射流尾部煤粉燃尽率就越低,前后墙对冲后侧墙的缺风情况就会越严重。
目前,针对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常规解决办法除了降低入炉煤的硫分、调整运行参数外,另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喷涂,在水冷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来阻挡和减缓水冷壁与还原性气体的反应,从而降低水冷壁的腐蚀速率。由于低氮燃烧的原理与运行参数调整的局限性,无法彻底解决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而水冷壁喷涂则是一种被动防护方式,通过牺牲涂层材料来保护水冷壁不受腐蚀,虽然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但存在着成本高、喷涂工艺复杂和使用寿命有限等问题,因而仅单独通过水冷壁喷涂来解决其腐蚀问题的可行性较差。因此,通过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从根本上改善侧墙水冷壁区域的烟气氛围,解决锅炉水冷壁的高温腐蚀问题,对于机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用于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防止水冷壁高温腐蚀的高效贴壁风系统,该系统能够解决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防止水冷壁高温腐蚀的高效贴壁风系统包括热二次风管道、增压风机、若干贴壁风风箱、若干贴壁风支管及若干贴壁风喷口;
一个贴壁风风箱对应一个贴壁风支管及一个贴壁风喷口,热二次风管道经增压风机与各贴壁风风箱的入口相连通,各贴壁风风箱的出口经对应的贴壁风支管与锅炉侧墙上对应的贴壁风喷口相连通,所有贴壁风喷口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贴壁风喷口位于锅炉的左侧墙上,另一组贴壁风喷口位于锅炉的右侧墙上,所述贴壁风支管上设置有调节阀。
二次风管道的入口与空气预热器的热二次风出口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浙能北仑发电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浙能北仑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426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临床持续注射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灯盏花播种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