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点燃式发动机瞬时油耗测量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43681.X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40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梁桂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圆发动机测试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84 | 分类号: | G01F1/84;G01F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龚英 |
地址: | 200438 上海市杨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点燃 发动机 瞬时 油耗 测量仪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车载点燃式发动机瞬时油耗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流量计、分油三通、第一调压阀、第二调压阀、排气罐、排气阀、供油泵和换热器,所述分油三通分别连接质量流量计、第一调压阀和油耗测量仪的吸油口,所述油耗测量仪的吸油口与油箱的供油口及油箱内的油泵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调压阀与换热器的油箱油路部分、油耗测量仪的第一回油口及油箱的回油口依次连接,所述质量流量计与排气罐、供油泵、换热器的发动机油路部分、油耗测量仪的供油口及发动机的供油口依次连接,所述排气罐还与油耗测量仪的第二回油口及发动机的回油口依次连接,所述排气罐与排气阀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快速、连续、精确的测量汽车行驶中的汽车燃料消耗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燃料消耗量的测量装置,特别是公开一种车载点燃式发动机瞬时油耗测量仪。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车载点燃式发动机瞬时油耗测量仪,一般采用体积流量计的方案进行流量测量,这种方法仅能测量液体燃料的体积流量,测量精度低,无法反映由于温度影响带来的体积流量的变化。另外由于没有设置燃油回油冷却装置,会造成燃油温度高,所以无法满足带有回油的车载点燃式发动机的油耗测量;由于没有加压装置,无法克服燃油流量计带来的阻力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载点燃式发动机瞬时油耗测量仪,其采用质量法能快速、连续、精确的测量车载点燃式发动机燃料消耗,采用了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用质量流量法来测量燃油消耗,并且对供给发动机的燃油进行冷却,增加了供油泵,克服了质量流量计带来的阻力损失,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载点燃式发动机瞬时油耗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耗测量仪包括质量流量计、分油三通、第一调压阀、第二调压阀、排气罐、排气阀、供油泵和换热器,所述分油三通分别连接质量流量计、第一调压阀和油耗测量仪的吸油口,所述油耗测量仪的吸油口与油箱的供油口及油箱内的油泵依次连接,所述换热器通过隔板分隔为两部分,分别为油箱油路部分和发动机油路部分,所述第一调压阀与换热器的油箱油路部分、油耗测量仪的第一回油口及油箱的回油口依次连接,所述质量流量计与排气罐、供油泵、换热器的发动机油路部分、油耗测量仪的供油口及发动机的供油口依次连接,所述排气罐还与油耗测量仪的第二回油口及发动机的回油口依次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发动机油路部分出口端还与第二调压阀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二调压阀的出口端连接至所述排气罐与油耗测量仪的第二回油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所述排气罐与排气阀连接。
所述排气罐通过排气管路与排气阀连接,所述排气管路与质量流量计和排气罐之间的连接管路、质量流量计和分油三通之间的连接管路、油耗测量仪的吸油口、油耗测量仪的第一回油口、油耗测量仪的供油口及油耗测量仪的第二回油口依次连接,所述油耗测量仪的第二回油口还与排气管路连接。
所述质量流量计采用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
本实用新型用于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车载点燃式发动机进行瞬时油耗测量,是一种指示发动机燃料消耗量的测量装置,尤其是采用质量法能快速、连续、精确的测量汽车行驶中的汽车燃料消耗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可测量流体范围广泛(包括高粘度液的各种液体、含有固形物的浆液、含有微量气体的液体、有足够密度的中高压气体)。测量管的振动幅小,测量管路内无阻碍件和活动件。对迎流流速分布不敏感,因而无上下游直管段要求。测量值对流体粘度不敏感,流体密度变化对测量值得值的影响微小。同时可做多参数测量,如同期测量密度、体积,并由此派生出测量溶液中溶质所含的浓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质量法能快速、连续、精确的测量车载点燃式发动机燃料消耗,采用了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用质量流量法来测量燃油消耗,并且对供给发动机的燃油进行冷却,增加了供油泵,克服了质量流量计带来的阻力损失,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反应速度,可以稳定的进行连续测量,扩大了量程范围。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圆发动机测试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圆发动机测试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436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电刺激综合报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手机盖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