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内远方控制电动机安全隔离调试控制箱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44084.9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57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范玉华;孙峻;宋建刚;董怀军;邹万流;田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31/00 | 分类号: | H02P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210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远方 控制 电动机 安全 隔离 调试 控制箱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筑内远方控制电动机安全隔离调试控制箱。该控制箱包括:负荷隔离开关、电动机启停控制模块;负荷隔离开关,用于根据用户的操作,切断或者接通远方控制电动机与电动机设备一次配电箱之间的线路连接;电动机启停控制模块,用于在负荷隔离开关接通远方控制电动机与电动机设备一次配电箱之间的线路连接时,根据用户的操作,获取用户输入的启停控制信号发送给电动机设备一次配电箱,控制远方控制电动机启动或者停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直接、有效地切断远方控制电动机的主电源,可以实现在现场控制远方控制电动机的启停,从而在现场测试远方控制电动机是否解除异常故障,提高了便利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建筑电气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内远方控制电动机安全隔离调试控制箱。
背景技术
远方控制的电动机,在检修电动机设备或机械时,远方误起动而致检修人员伤亡的事故时有发生,按照《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2011第2.5.4条:远方控制的电动机应有就地控制和解除远方控制的措施。
现有技术中的很多电气设计中,均已考虑到在远方控制的电动机二次回路中,增加电动机就地启停控制按钮箱,来确保不因远方误起动而致检修人员伤亡。
现有技术的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二次回路元器件多,接线复杂,故障率高,难以有效确保检修人员安全;在检修人员确认检修工作结束后,无法在现场控制远方控制的电动机的启停,从而无法在现场测试电动机运转异常恢复的情况,不够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内远方控制电动机安全隔离调试控制箱,以实现通过在远方控制的电动机一次主回路中,设置建筑内远方控制电动机安全隔离调试控制箱,确保检修人员在远方控制电动机处进行安全检修、维护、测试等工作时的人身安全,确保检修人员在确认检修工作结束后,可以在现场控制远方控制的电动机的启停,从而在现场测试电动机运转异常恢复的情况,提高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内远方控制电动机安全隔离调试控制箱,包括:负荷隔离开关、电动机启停控制模块。
其中,负荷隔离开关,设置于建筑内远方控制电动机安全隔离调试控制箱内,负荷隔离开关一端与远方控制电动机相连,另一端与电动机设备一次配电箱相连,用于根据用户的操作,切断或者接通远方控制电动机与电动机设备一次配电箱之间的线路连接。
电动机启停控制模块,设置于建筑内远方控制电动机安全隔离调试控制箱上,电动机启停控制模块的用于输出启停控制信号的输出端与电动机设备一次配电箱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用于在负荷隔离开关接通远方控制电动机与电动机设备一次配电箱之间的线路连接时,根据用户的操作,获取用户输入的启停控制信号,并将启停控制信号发送给电动机设备一次配电箱,以使电动机设备一次配电箱根据启停控制信号,控制远方控制电动机启动或者停止。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建筑内远方控制电动机安全隔离调试控制箱内的负荷隔离开关,根据用户的操作,切断或者接通远方控制电动机与电动机设备一次配电箱之间的线路连接,通过设置于建筑内远方控制电动机安全隔离调试控制箱上的电动机启停控制模块,在负荷隔离开关接通远方控制电动机与电动机设备一次配电箱之间的线路连接时,根据用户的操作,获取用户输入的启停控制信号,并将启停控制信号发送给电动机设备一次配电箱,以使电动机设备一次配电箱根据启停控制信号,控制远方控制电动机启动或者停止,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切断或者接通远方控制电动机与电动机设备一次配电箱之间的线路连接,从而可以直接、有效地切断远方控制电动机的主电源,确保不因远方误起动而导致检修人员伤亡,可以实现检修人员在确认检修工作结束后,在现场控制远方控制电动机的启停,从而在现场测试远方控制电动机是否解除异常故障,正式结束本次检修工作,提高了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建筑内远方控制电动机安全隔离调试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440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外发光二极管外延结构、芯片
- 下一篇:一种电池模块的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