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面向快递外卖员应用相变材料的人体热防护服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49824.8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64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常敏;王瑜;吕禧星;张颖;胡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41D13/005 | 分类号: | A41D13/005;A41D13/08;A41D27/00;A41D31/02;A41D31/12;C09K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9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快递 外卖 应用 相变 材料 人体 防护服 | ||
1.一种面向快递外卖员应用相变材料的人体热防护服,其特征在于:
由前胸第一相变材料(1)、前胸第二相变材料(2)、前胸第三相变材料(3)、前胸第四相变材料(4)、前胸第五相变材料(5)、前胸第六相变材料(6)、前胸第七相变材料(7)、前胸第八相变材料(8)、第一拉链(9)、第二拉链(10)、第一松紧带(11)、第二松紧带(12)、第一护臂(13)、第二护臂(14)、第一束腰(15)、第二束腰(16)、防护服(17)、第三拉链(18)、后背第一相变材料(19)、后背第二相变材料(20)、后背第三相变材料(21)、后背第四相变材料(22)、后背第五相变材料(23)、后背第六相变材料(24)、后背第七相变材料(25)、后背第八相变材料(26)、护臂第一相变材料(27)、护臂第二相变材料(28)、护臂第三相变材料(29)、护臂第四相变材料(30)、护臂第五相变材料(31)、护臂第六相变材料(32)、护臂第七相变材料(33)、护臂第八相变材料(34)、护臂第九相变材料(35)、护臂第十相变材料(36)、护臂第十一相变材料(37)、护臂第十二相变材料(38)、护臂第十三相变材料(39)、护臂第十四相变材料(40)、护臂第十五相变材料(41)、护臂第十六相变材料(42)组成;
前胸第一相变材料(1)、前胸第二相变材料(2)、前胸第三相变材料(3)、前胸第四相变材料(4)、前胸第五相变材料(5)、前胸第六相变材料(6)、前胸第七相变材料(7)、前胸第八相变材料(8)、第三拉链(18)位于防护服(17)正面;后背第一相变材料(19)、后背第二相变材料(20)、后背第三相变材料(21)、后背第四相变材料(22)、后背第五相变材料(23)、后背第六相变材料(24)、后背第七相变材料(25)、后背第八相变材料(26)位于防护服(17)背面;第一束腰(15)、第二束腰(16)位于腰身处;
第一拉链(9)、第一松紧带(11)、护臂第一相变材料(27)、护臂第二相变材料(28)、护臂第三相变材料(29)、护臂第四相变材料(30)、护臂第五相变材料(31)、护臂第六相变材料(32)、护臂第七相变材料(33)、护臂第八相变材料(34)位于第一护臂(13)上;
第二拉链(10)、第二松紧带(12)、护臂第九相变材料(35)、护臂第十相变材料(36)、护臂第十一相变材料(37)、护臂第十二相变材料(38)、护臂第十三相变材料(39)、护臂第十四相变材料(40)、护臂第十五相变材料(41)、护臂第十六相变材料(42)位于第二护臂(14)上;
前胸第一相变材料(1)在防护服(17)正面左上方、前胸第二相变材料(2)在防护服(17)正面中央偏左、前胸第三相变材料(3)在防护服(17)正面中央偏右、前胸第四相变材料(4)在防护服(17)正面右上方、前胸第五相变材料(5)在前胸第一相变材料(1)下方、前胸第六相变材料(6)在前胸第二相变材料(2)下方、前胸第七相变材料(7)在前胸第三相变材料(3)下方、前胸第八相变材料(8)在前胸第四相变材料(4)下方;
第一拉链(9)在第一护臂(13)连接处、第二拉链(10)在第二护臂(14)连接处、第一松紧带(11)在第一护臂(13)手腕处、第二松紧带(12)在第二护臂(14)手腕处、第一束腰(15)在防护服(17)左下方、第二束腰(16)在防护服(17)右下方、第三拉链(18)在防护服(17)中央;
后背第一相变材料(19)在防护服(17)背面左上方、后背第二相变材料(20)在防护服(17)背面中央偏左、后背第三相变材料(21)在防护服(17)背面中央偏右、后背第四相变材料(22)在防护服(17)背面右上方、后背第五相变材料(23)在后背第一相变材料(19)下方、后背第六相变材料(24)在后背第二相变材料(20)下方、后背第七相变材料(25)在后背第三相变材料(21)下方、后背第八相变材料(26)在后背第四相变材料(22)下方;
护臂第一相变材料(27)在第一护臂(13)左上方、护臂第二相变材料(28)在第一护臂(13)中央偏左、护臂第三相变材料(29)在第一护臂(13)中央偏右、护臂第四相变材料(30)在第一护臂(13)右上方、护臂第五相变材料(31)在护臂第一相变材料(27)下方、护臂第六相变材料(32)在护臂第二相变材料(28)下方、护臂第七相变材料(33)在护臂第三相变材料(29)下方、护臂第八相变材料(34)在护臂第四相变材料(30)下方;
护臂第九相变材料(35)在第二护臂(14)左上方、护臂第十相变材料(36)在第二护臂(14)中央偏左、护臂第十一相变材料(37)在第二护臂(14)中央偏右、护臂第十二相变材料(38)在第二护臂(14)右上方、护臂第十三相变材料(39)在护臂第九相变材料(35)下方、护臂第十四相变材料(40)在护臂第十相变材料(36)下方、护臂第十五相变材料(41)在护臂第十一相变材料(37)下方、护臂第十六相变材料(42)在护臂第十二相变材料(38)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4982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稳定性预制混凝土方桩连接接头
- 下一篇:一种双列球轴承注脂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