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防炉膛局部过烧的加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49837.5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03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学礼;杨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合一工业电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5 | 分类号: | G05B19/05;C2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戚小琴 |
地址: | 31400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炉膛 局部 加热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防炉膛局部过烧的加热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系统无法精确掌控各个电热元件使用状况,使用效果相对不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控制装置以及与之电信号连接的人机交互界面,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信号连接于人机交互界面的控制器以及多个继电器K,所述控制器耦接并控制继电器K的线圈得失电,所述继电器K的常开触点串联于电热元件,所述继电器K的常开触点回路上设置有电路参数采样装置,所述电路参数采样装置检测继电器K的常开触点回路的参数且其输出端电信号连接于控制器。本实用新型可相对更为精确的掌控电热元件使用状态,有效防止炉膛过烧,从而使用效果更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电炉,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预防炉膛局部过烧的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电炉是用于金属热处理工艺的设备,其在使用时需要利用电热元件(例如:电热丝)对炉膛升温,以达到工艺温度。由于电热丝是损耗件,其在高温环境中使用,表面会形成保护性氧化膜,氧化膜存在一段时间后又会发生老化,形成不断生成和被破坏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电炉丝内部元素不断消耗的过程,影响了电热丝的使用效果和寿命,也决定了炉膛的实际升温效果。
公告号为CN207702984U的专利一种感应电炉设备自动控制烧结系统,包括热电偶、温度烧结模块、PLC可编程控制器、HMI操作界面、DICU数字控制中心、变频电源主回路,热电偶的输入端通过线路连接变频电源主回路,热电偶的输出端通过线路连接温度烧结模块,温度烧结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线路连接PLC可编程控制器,PLC可编程控制器电连接HMI操作界面,PLC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线路连接DICU数字控制中心,DICU数字控制中心的输出端通过线路连接变频电源主回路,变频电源主回路用于对感应电炉内炉料进行输送能量。
当炉内温度和曲线温度偏差超过100℃时,设备会自动停止烧结模式,并能够伴随有声光报警,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这样既能达到连续烧结的效果,又能有效防止炉内铁水温度过烧。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防止炉内烧结的系统,能有效防止炉内过烧,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热电偶置于炉外,存在一定滞后,干扰因素较多且检测的为整体炉膛温度,对各个电热元件(例如:电热丝)的实际使用情况无法精确掌控,影响使用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炉膛局部过烧的加热系统,其可相对更为精确的掌控电热元件使用状态,有效防止炉膛过烧,从而使用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预防炉膛局部过烧的加热系统,包括控制装置以及与之电信号连接的人机交互界面,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信号连接于人机交互界面的控制器以及多个继电器K,所述控制器耦接并控制继电器K的线圈得失电,所述继电器K的常开触点串联于电热元件,所述继电器K的常开触点回路上设置有电路参数采样装置,所述电路参数采样装置检测继电器K的常开触点回路的参数且其输出端电信号连接于控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观察电路参数的采样装置反馈回来的电路参数,将其和初始参数(例如:出厂时获取)对比,以判断对应的电热元件状态是否正常,后续还可通过控制器操控继电器K的线圈得失电,对电热丝做启闭控制;根据上述内容,本实用新型可相对更为精确的掌控电热元件使用状态,有效防止炉膛过烧等情况,从而使用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器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耦接有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耦接于PLC控制器且,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串联继电器K的线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LC控制器可输出高低电平至三极管Q1,以控制三极管Q1工作态,从而来控制继电器K的线圈得失电,实现对电热元件做启闭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合一工业电炉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市合一工业电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498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市政设施智能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网络线缆用分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