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子母罐高效无菌接种管路链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50754.8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16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车斌;张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车斌 |
主分类号: | A01G18/50 | 分类号: | A01G18/50;A01G18/3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李恩庆 |
地址: | 150623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子母 高效 无菌 接种 管路 链接 结构 | ||
一种子母罐高效无菌接种管路链接结构,属于食用菌液体发酵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过程中,通过种子罐接种存在的接种效率低及连接管路复杂的问题。种子罐底部连通固设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为N通管,且所述N≥4,其中分流管的主管连通固接在种子罐底端,且其上布置有第一阀门,分流管的一个支管上布置有第二阀门,其余分流管上均布置有第三阀门且所述其余分流管中每个分流管均对应与一个培养罐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每个培养罐上均连通固接有接种管,且所述接种管上布置有第四阀门。通过一个种子罐同时满足对多个培养罐进行接种,有效压缩了制种时间,提高接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子母罐高效无菌接种管路链接结构,属于食用菌液体发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过程中,通常是将摇瓶种直接转接至培养罐,但是因摇瓶的容积有限,当培养罐所需菌种量大时,就需要多个摇瓶对应向同一个培养罐进行接种,这种情况下,若是采用人工操作手持摇瓶向培养罐内倒入菌种,存在操作专业性强、安全性差以及接种操作用时长的问题,每次连接摇瓶的过程比较繁琐,导致接种效率低,所以当培养罐过大或者过多时,通常采用小型种子罐先培养菌种然后在通过管路连接无菌输送到培养罐的方式。
传统的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罐在进行接种时,种子罐与培养罐即为子母罐(种子罐体积小,培养罐体积大),在对接的时候,传统的子母罐管路连接都是在种子罐和培养罐的底部,因底部的灭菌不能靠培养罐内部的营养液来灭菌,所以只有再外引蒸汽进入底部链接管路的内部才能实现灭菌目的,因此导致链接管路过于繁杂,死角多,而且在通过外接蒸汽对输送管路进行灭菌时,有这样几个操作是必须的程序:
1.打开蒸汽源,引入蒸汽,在已经链接封闭好的管路里进行高温杀菌;
2.一般是在培养罐已经提前灭菌结束后,再进行培养罐与种子罐下部链接管路内部的灭菌,二者灭菌程序独立不重叠,有先后程序,这就导致整个操作过程耗时长,能耗高,程序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过程中,通过种子罐接种存在的接种效率低及连接管路复杂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子母罐高效无菌接种管路链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子母罐高效无菌接种管路链接结构,它包括培养罐及种子罐,种子罐底部连通固设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为N通管,且所述N≥4,其中分流管的主管连通固接在种子罐底端,且其上布置有第一阀门,分流管的一个支管上布置有第二阀门,其余分流管上均布置有第三阀门且所述其余分流管中每个分流管均对应与一个培养罐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每个培养罐上均连通固接有接种管,且所述接种管上布置有第四阀门。
进一步地,每个第一管路与N通管上对应的第三阀门之间均通过卡盘固接。
进一步地,每个第一管路与N通管上对应的第三阀门之间均通过丝扣或活接固接。
进一步地,分流管为八通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本申请通过设置分流管及各阀门,实现一个种子罐同时满足对多个培养罐进行接种的实际需求,有效压缩了制种时间,提高接种效率,且有效减轻了人员的操作强度,减少了操作失误风险;
本申请中种子罐与培养罐之间的管路内部灭菌蒸汽是培养罐灭菌时产生的蒸汽废气再利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外接蒸汽源进行灭菌的情况,无需外接管路即可实现有效灭菌,大大减少了传统管路的链接数量,且有效降低了使用能耗,更加灵活、合理的利用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N=4的情况下的分流管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车斌,未经车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507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