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基坑跳挖与拱盖转换的既有隧道跨越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54058.4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1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戴志仁;廖晖;李谈;喻忠;张庆闯;吕海军;赵亚军;段剑锋;许红春;刘彤;张毓斌;查家宏;王维;马琳琳;王文彬;王耀辉;陈新平;孟宪全;黄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E02D3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基坑 转换 既有 隧道 跨越 体系 | ||
1.一种基于基坑跳挖与拱盖转换的既有隧道跨越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系包括围护桩(4)、格栅钢架(7)和拱盖(9);
围护桩(4)位于既有隧道(1)两侧,与隧道(1)平行、纵向成排设置,并向下伸入既有隧道(1)拱底以下;
拱盖(9)位于既有隧道(1)上方,横向两端与围护桩(4)刚性连接;
基坑轮廓线(2)将既有隧道(1)上方有效影响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小基坑(3),垂直于既有隧道(1)的小基坑(3)侧壁采用格栅钢架(7)进行支护,格栅钢架(7)与围护桩(4)共同构成小基坑(3)支护体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基坑跳挖与拱盖转换的既有隧道跨越体系,其特征在于:
小基坑(3)围护桩(4)顶部设置有桩顶冠梁(5),围护桩(4)顶部桩顶冠梁(5)施工时,在桩顶位置拉槽开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基坑跳挖与拱盖转换的既有隧道跨越体系,其特征在于:
小基坑(3)在格栅钢架(7)位置,地表设置锁口圈梁(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基坑跳挖与拱盖转换的既有隧道跨越体系,其特征在于:
格栅钢架(7)位置锁口圈梁(6)与桩顶冠梁(5)一次整体浇筑,形成闭合的卧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基坑跳挖与拱盖转换的既有隧道跨越体系,其特征在于:
锁口圈梁(6)下方预留钢筋,与第一榀格栅钢架(7)焊接连接,后续相邻格栅钢架(7)之间采用竖向钢筋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基坑跳挖与拱盖转换的既有隧道跨越体系,其特征在于:
格栅钢架(7)与隧道(1)纵向垂直,格栅钢架(7)两端位于相邻围护桩(4)之间,钢架末端位于围护桩(4)中心以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基坑跳挖与拱盖转换的既有隧道跨越体系,其特征在于:
小基坑(3)施工采用间隔跳挖方式,每榀格栅钢架(7)均打设锁脚锚杆(8),锁脚锚杆(8)水平向夹角不小于35°,环纵向间距为1×1m,锁脚锚杆(8)内压注水泥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基坑跳挖与拱盖转换的既有隧道跨越体系,其特征在于:
拱盖(9)上部水平,作为新建地下结构(10)的结构底板,拱盖(9)下部呈弧形,两端拱脚与相应位置围护桩(4)刚性连接,形成有效传力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基坑跳挖与拱盖转换的既有隧道跨越体系,其特征在于:
拱盖(9)底部、地下结构侧墙与顶板设置全包防水层,拱盖(9)底部预铺反粘防水卷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5405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炉
- 下一篇:一种汽车仪表的压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