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动蓄能增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57259.X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31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佘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捷流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32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国际生物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蓄能 系统 | ||
气动蓄能增氧系统,其有益效果是,增压口直接连通气导管的缺口,空气压缩机送到空气收集器的气泡首先要部分进入检压舱的下方,对检压舱第一时间就进行加压,多出的气泡才排在空气收集器内蓄能,到水和气泡的汇合面下降到达引压管的最低点时,泄压口把检压舱的气泡从引压口放出,造成检压舱内压降低,于是空气闸门往下,放出蓄能气泡,而水和气泡的汇合面上升到达检压口时,检压舱回压,空气闸门往上堵住气泡继续蓄能,如此设计大大提高了空气收集器蓄能和释放气泡的可控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体增氧系统,特别是在水生物养殖和运输以及臭河道水治理过程中需要大面积,深水体增氧的时候,就可以用低能耗的气泵推动整个水体,从而使得整个水体可以换气增氧。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有效水体增氧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
1)气泵加气石或气盘等直接投在水里,气泡不断地释放在水中,这一方法一般只适合用于小面积水体。2)螺旋桨及水趴车增氧,这一般用于鱼塘和水库等的大面积水产养殖,但只能搅动水体的表层。3)水泵式增氧,就是利用抽水泵把水提高,然后回落。4)本发明人于2011年获得的专利(专利号:ZL201120192020.5和ZL201010177387.X)气爆增氧,这种增氧方式比较适合大而且深的水体增氧。
本发明人于于2011年获得的专利(专利号:ZL201120192020.5和ZL201010177387.X)气爆增氧,其最大的问题是空气压缩机没有直接对检压舱灌入分流的气泡,因此检压舱的压力在一定时间内是上升不了,也就是说空气收集器在这个时段是不能关闭的,因此系统必须使用相对快速的空气压缩机运作才可以成立,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方案,确保了空气闸门在空气收集器的气泡还不多的情况下,就可靠地关闭,而在气泡蓄能到一定的时候也可以顺利打开释放能量。
发明内容
气动蓄能增氧系统,在水下固定一个空气收集器,放气口穿过空气收集器上部外壁,然后伸入检压舱的上部,在放气口的下面有一个空气闸门,空气闸门把检压舱分成上下两个隔绝的部分,检压舱上部除了连通放气口之外旁边还有导气口,导气口上下只连通空气收集器内部的上方和检压舱的上部,空气闸门凸起的时候,会阻断了导气口和放气口之间的通连,检压舱下方开有泄压口和增压口,这两个口分别各自连接到引压管和气导管,引压管往下垂落,在最低点之后拐弯180°往上连通固定在空气收集器上部的引压口,并且突出空气收集器外壁,引压管中段有一开口并入一条向上的检压管,末端为检压口,空气收集器的底部开有进排水口,空气压缩机通过气导管把的气泡往空气收集器内部送,气导管有缺口可以把气泡直接通过增压口往检压舱送,剩余的气泡通过气导管末端口排放在空气收集器内部,空气收集器内部的气泡把水往下压,水通过进排水口排出空气收集器,水和气泡的交合面下降越过引压管最低点,检压舱的气泡就穿过泄压口到达引压管最后在引压口排出空气收集器外部,这一排放引发了检压舱内压的降低,空气闸门被往下拉,导气口和放气口的阻断被消除,空气收集器储存的气泡通过导气口到达放气口,蓄能的气泡被释放在空气收集器外部,下面的水从进排水口涌入,水和气泡的交合线上升到检压口,水被检压口吸入,阻断引压口排放气泡,检压舱压力提升,把空气闸门往上顶,阻断导气口和放气口的通连,空气收集器关闭向外排放气泡,回到蓄能的状态,就这样在空气压缩机长期打开的情况下,空气收集器在存气泡和释放气泡之间不断循环。
放气口和检压舱上部连通,并且插入检压舱那一端的放气口受空气闸门控制的,空气闸门凸起的时候就会阻断导气口和放气口之间的通连,相反在空气闸门凹下去的时候,导气口和放气口就可以互通,气泡可以在两个口之间流动。
检压舱上部所开的导气口与空气收集器上壁是有空隙,气泡可以通过这个位置进入导气口到达检压舱上部。
泄压口往下垂落一条引压管,引压管到达最低点之后拐弯180°往上连通固定在空气收集器上部的引压口,这个拐弯点一定要比进排水口要高,当水和气泡交汇平面下降到达时,空气闸门凹下,气泡可以通过导气口进入放气口,最后放出空气收集器之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捷流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捷流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572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兽医用长柄注射器
- 下一篇:一种便于废屑收集的抗静电织物加工用剪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