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63231.7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5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岳;肖美娜;谢宝臣;王伟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11 | 分类号: | F24F1/0011;F24F1/0073;F24F1/0087;F24F13/28;F24F13/22;F24F13/20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李祺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室内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换热模块,用于制冷制热;和功能模块,用于实现新风或/和净化或/和加湿功能;功能模块包括:蜗壳,其上设有吸风口,以及位于吸风口上方的排风口,排风口环绕于蜗壳上端形成360°的开口,吸风口和排风口之间连通形成出风流道;风扇,位于出风流道中,且对应吸风口设置,用于从吸风口处吸入空气并经出风流道从排风口排出;以及面板,罩设于蜗壳的外侧,面板上设有出风口,与排风口相对应,出风口由多个间隔排布于面板上的开孔形成,多个开孔从上到下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具有送风范围广、送风柔和舒适和换热净化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室内机已普及进入千家万户,现有的空调室内机在出风换气时,其出风口往往易形成回风短路现象,造成气流能量损失,不利于室内空气的循环流动,进而导致对室内空气的净化效果较差,净化效率欠佳的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送风范围广、送风柔和舒适和换热净化效率高的空调室内机。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换热模块和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包括:蜗壳,其上设有吸风口,以及位于吸风口上方的排风口,排风口环绕于蜗壳上端形成360°的开口,吸风口和排风口之间连通形成出风流道;风扇,位于出风流道中,且对应吸风口设置,用于从吸风口处吸入空气并经出风流道从排风口排出;以及面板,罩设于蜗壳的外侧,面板上设有出风口,与排风口相对应,出风口由多个间隔排布于面板上的开孔形成,多个开孔从上到下倾斜设置。有利于形成360°的大角度环形旋转出风,风向为环形的斜向上出风,避免了风向正直吹人的弊端,使得出风更加柔和,360°开口环形设置的排风口能有效解决空调室内机的回风短路问题,提高室内空气的流动传播速度,进而加速室内空气的换气进程,从而更有利于室内空气循环净化,有效提高了空气净化换热效率。
本申请的一些事实例中,出风流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二风道位于第一风道上端,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的相接处设置有减缩口,空气被从吸风口处吸入,由第一风道进入第二风道,在经过减缩口时通风面积逐渐缩小,使得减缩口处空气流速加快,空气进入第二风道后的气流流速变快,从而有利于以更小的功率损耗得到更高的出风效率。
本申请的一些事实例中,减缩口为圆形口,将更好的与第二风道的漏斗形的上端内壁相配合,使得从减缩口处流出的空气与第二风道的上端内壁接触冲击时受力更加均匀,从而使环形排风口各方向出风强度均衡,使得用户体验更加舒适。
本申请的一些事实例中,第二风道的上端内壁与第二风道的下端内壁间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环绕第二风道均匀排布,用于均衡分担内部应力,增强第二风道上下两端的的连接强度。
本申请的一些事实例中,支撑杆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孔,可减小支撑杆对排风口处出风的阻挡,防止挡风,避免对排风口出风造成影响。
本申请的一些事实例中,第二风道的上端内壁为漏斗形,对出风起到分流导向作用。
本申请的一些事实例中,第二风道下端内壁为对应第二风道上端内壁设置的锥形面。
本申请的一些事实例中,面板还包括:净化进风口,与吸风口相对应设置;和/或新风进风口,设于面板的后侧并与吸风口连通;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净化滤网,设于净化进风口和吸风口之间,使得在空调室内机中实现新风进风口单独开启、净化进风口单独开启和新风进风口与净化进风口同时开启三种功能模式。
本申请的一些事实例中,净化进风口和新风进风口共用同一出风流道,有利于使本空调室内机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兼具新风与净化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632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