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抗冲击波钢结构防护密闭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65852.9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05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伟;廖祥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博瑞人防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10 | 分类号: | E06B5/10;E06B3/70;E05C9/06;E05C9/18;E05C9/10;E05C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冲击波 钢结构 防护 密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抗冲击波钢结构防护密闭门,其包括包括门框、铰接于门框内的门扇以及用于将两者闭合锁止的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设有多个控制端的控制件和多个锁止件,多个所述锁止件分为两组,同组多个所述的锁止件分别沿门扇的外圈边沿阵列分布于门扇的两侧板面,环绕所述门框的内侧框边开设有多个锁止孔,所述锁止件包括固定连接于门扇的锁止管和滑移连接于锁止管内的锁止销,所述锁止销的一端可插设或脱离锁止孔,所述锁止销的另一端连接于控制件的控制端。本实用新型能够抵抗双向的冲击力的同时使得门扇与门框保持一定的连接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防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向抗冲击波钢结构防护密闭门。
背景技术
人防又称民防,是政府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空袭,抗灾救灾措施,实施救援行动,防范和减轻灾害危害的活动。人防门是属于民防防护设备,是人民防护工程出入口的门。现有的人防门,门体表面泡水或在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后容易发黄、发霉和变色,整体强度不够好,人防门门扇在不提升厚度的前提下,很难实现抗冲击能力,同时,现有的门扇基本没有防辐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845642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防辐射和隔音功能的人防门,其技术要点为:包括铰接在人防门框内的人防门扇,人防门扇上设有把手,人防门扇包括隔音层,隔音层的两个侧面均紧密连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包括混凝土和填充在混凝土中纵横交错成网状结构的碳纤维管,混凝土层的外侧面紧密连有铜网层,铜网层的外部紧密连有金属层,金属层为铅板金属层,金属层包裹在铜网层、混凝土层和隔音层的外部,金属层的外部紧密连有隔热层,隔热层的外部紧密连有涂层,涂层的外部紧密连有抗腐蚀层,人防门扇背面远离铰接处的下端设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倒L形的固定杆,固定杆的横杆与人防门扇的背面相连接,固定杆的竖杆外螺纹连有活动块,活动块的下端连有橡胶垫,地面上设有凹槽,凹槽的长度方向与人防门扇启闭时划过的弧形方向一致,活动块位于凹槽的上方且活动块的宽度大于凹槽的宽度,固定杆的竖杆穿过活动块并伸入到凹槽中,固定杆的竖杆下端通过连接块连有转动的滑轮,滑轮的下端与凹槽的底面相接触。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使用时,在抵抗冲击力的过程中,自人防门扇平开一侧的冲击力可由人防门框全部承受,但是来自于人防门扇背离平开一侧的冲击力会通过人防门扇与人防门框之间的闭合锁止机构传递至人防门扇,该技术方案的说明书及附图并未对如何锁止以及承受来自人防门扇背离平开方向一侧的冲击力做出说明,而一般门的锁止机构的承受冲击力的能力相对较差,并且冲击力较大时容易产生损伤,使用效果相对较为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双向抗冲击波钢结构防护密闭门,其能够抵抗双向的冲击力的同时使得门扇与门框保持一定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向抗冲击波钢结构防护密闭门,包括门框、铰接于门框内的门扇以及用于将两者闭合锁止的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设有多个控制端的控制件和多个锁止件,多个所述锁止件分为两组,同组多个所述的锁止件分别沿门扇的外圈边沿阵列分布于门扇的两侧板面,环绕所述门框的内侧框边开设有多个锁止孔,所述锁止件包括固定连接于门扇的锁止管和滑移连接于锁止管内的锁止销,所述锁止销的一端可插设或脱离锁止孔,所述锁止销的另一端连接于控制件的控制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多个锁止件分为两组且两组锁止件分别设置于门扇的两侧板面,同组的多个锁止件环绕控制件阵列分别于门扇的板面,能够使得门扇在承受任意方向的冲击波时,可通过多个锁止件使得冲击波产生的冲击力相对较为均匀的分散于门扇两侧板面的各个部位,同时多个锁止件能够使得门扇与门框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的增加,从而能够有效的增加门扇可较为稳定的抵抗双向的冲击波的同时增加其与门框之间的连接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博瑞人防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博瑞人防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658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恒温好氧发酵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态硅胶供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