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平交铁路机动车辆上道的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66652.5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65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守玺;刘建文;刘耀刚;汪伟华;李纪龙;陈文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5/04 | 分类号: | B61K5/04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刘一晓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铁路 机动车辆 转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平交铁路机动车辆上道的转向装置,包括转动部,其包括位于成对钢轨之间并与轨枕相连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竖向中空管,所述竖向中空管内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顶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面与竖向中空管顶面间隙设置;支撑部,其包括设置在连接座两端的角钢轨道,所述角钢轨道平行设置且与成对钢轨间距相等,角钢轨道之间设置有加强杆,角钢轨道的一端连接有车辆引入轨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操作灵活稳定,使用寿命长,维护工作少,无需通过汽车吊,即可提高机动车辆的转向效率,实现机动车辆的安全转向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运输辅助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平交铁路机动车辆上道的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平交铁路机动车上道需要通过汽车吊把机动车辆吊运至铁路轨道上,由于需要使用汽车吊,因此需要充分考虑轨道周围的路面的承重能力,且汽车吊占地面积大、花费时间长,施工费用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用于平交铁路机动车辆上道的转向装置,其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平交铁路机动车辆上道的转向装置,包括
转动部,其包括位于成对钢轨之间并与轨枕相连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竖向中空管,所述竖向中空管内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顶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面与竖向中空管顶面间隙设置;
支撑部,其包括设置在连接座两端的角钢轨道,所述角钢轨道平行设置且与成对钢轨间距相等,角钢轨道之间设置有加强杆,角钢轨道的一端连接有车辆引入轨道。
所述底座沿成对钢轨中轴线设置,且至少与三根轨枕相连;所述竖向中空管位于其中一根轨枕之上。
所述竖向中空管和转轴通过轴承连接。
所述竖向中空管和转轴之间设置有润滑油层。
所述连接座的顶面高于成对钢轨顶面1-2cm。
所述加强杆对称分布在连接座两侧,且加强杆的间距大于轨枕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平交铁路机动车辆上道的转向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操作灵活稳定,使用寿命长,维护工作少,无需通过汽车吊,即可通过车辆引入轨道使机动车辆方便地进入到角钢轨道上,进而通过转向部使角钢轨道转至成对钢轨上方,从而使机动车辆可以快速地从角钢轨道上滑移至成对钢轨上正常运行,大大提高了机动车辆的转向效率,实现了机动车辆的安全转向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平交铁路机动车辆上道的转向装置,由转动部和支撑部组成。
上述转动部包括沿成对钢轨M中轴线设置的底座1,该底座1为开口向上的槽钢,其底板搭放在三根轨枕N上,底板中段焊接有竖向中空管2,竖向中空管2位于中间一根轨枕N之上,且其内部安装有与通过轴承连接的转轴3,转轴3顶部焊接有连接座4,该连接座4也采用开口向上的槽钢,其顶面高于成对钢轨M顶面1-2cm。竖向中空管2的顶面与连接座4的底面间隙设置,且竖向中空管2和转轴3之间涂抹油脂构成润滑油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666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以调节角度安装的太阳能路灯支架
- 下一篇:一种环氧树脂灌封免车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