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静脉输液的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67664.X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97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祁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市淮安医院(淮安市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44 | 分类号: | A61M5/44;A61M5/158;A61M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解敬文;施艳荣 |
地址: | 223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静脉 输液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静脉输液的保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所述第一防护外壳、第二防护外壳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的下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设置有第二连接杆,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且所述第一防护外壳、第二防护外壳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组件,且所述第一防护外壳与第二防护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以及保护组件,避免了患者输液时输液管移位造成造成穿刺现象,同时防止鼓针现象的发生,并且提升了该装置使用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脉输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静脉输液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称之为静脉输液法。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高度专业技术,其治疗层面涵盖肠道外输液、营养支持、用药与输液的治疗,回顾其历史,始于17 世纪,但巨大进步主要发生于20世纪。
在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时,常常因为移动、如厕、肢体活动或为了保暖覆盖保暖物等时,触碰到穿刺处引起痛感,并引起穿刺血管外渗,目前的防护措施常常是简单的用胶带固定或夹板固定,缺乏舒适度,而且穿刺处仍然暴露在外,而现有的一些静脉输液保护装置往往只适用于一个场合,比如仅适用于手部或者腿部,且大小不可调,缺乏适应性,也无法适应患者本身的手臂或腿部等粗细的不同,使用缺乏灵活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静脉输液的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静脉输液的保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所述第一防护外壳、第二防护外壳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的下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设置有第二连接杆,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且所述第一防护外壳、第二防护外壳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组件,且所述第一防护外壳与第二防护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设置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管口处设置有保护组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外壳、第二防护外壳均可在第一连接杆上滑动,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且所述第一连接杆开设有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大小等于第二通孔的直径大小。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由第一限位杆和第一绑带构成,所述第一限位杆设置在第一连接杆的外部,且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且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固定,所述第一绑带设置在第一限位杆限位杆的外侧。
优选的,第二固定组件由第二限位杆和第二绑带构成,所述第二限位杆设置在第二连接杆的外部,且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且所述内螺纹与第二连接杆的外螺纹配合固定,所述第二绑带设置在第二限位杆限位杆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导液管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加热器。
优选的,所述保护组件由防护罩和保护棉层构成,所述防护罩的上面设置有多组通气孔,且所述防护罩的两侧设置有自我黏缠贴,所述保护棉层铺设在防护罩的内表面,且所述保护棉层为无菌透气棉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市淮安医院(淮安市肿瘤医院),未经淮安市淮安医院(淮安市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676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