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肌腱转位导向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67969.0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8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孙继明;孙成彦;赵智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 | 郭智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肌腱 导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肌腱转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肌腱转位导向器,肌腱转位导向器包括壳体、导向槽、易撕折线、弯针、线和导向孔。壳体为中空结构,上面设有易撕折线,可方便撕开取下,内部设有弧形的导向槽,导向槽连接下端的导向孔,使用时,弯针带着线从壳体上部进入,经过导向槽的引导之后从导向孔伸出,此后,撕开易撕折线,取下壳体,完成肌腱转位导向。该肌腱转位导向器,减少了缝针次数,从而可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缝针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肌腱转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肌腱转位导向器。
背景技术
肌腱转位是将邻近健全肌肉的肌腱止点转移到肌腱减弱或丧失的部位,使平衡失调的肌力恢复较好的平衡,以改善功能,预防畸形的发生。目前肌腱转位多会在肌腱内导入一个植入物,植入物导入人体后会使病人产生异物感,从而导致病人的不适,因此医护人员也会采用缝针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现有的缝针多采用单针头进行缝合,缝针次数较多,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肌腱转位导向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肌腱转位导向器,包括放针导管和两个金属针,所述放针导管的内部设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开设有呈对称分布的两个通孔,所述金属针靠近针尾的一端处一体成型有针杆,所述针杆远离所述金属针的一端开设有进线孔,所述进线孔内设有缝合针线,所述金属针的外壁靠近针尖位置处开设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与所述进线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金属针的形状为月牙状,所述金属针的外壁靠近所述针杆的一端处设有着力凸块,且所述着力凸块与所述金属针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着力凸块的形状为半球形。
优选的,所述针杆的尺寸与所述通孔的尺寸相适配,所述针杆插接在所述通孔内且与所述通孔之间紧密粘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金属针之间呈轴对称分布,且两个所述金属针的针尖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外直径与所述放针导管的内直径相等,且所述套管插接在所述放针导管内。
优选的,所述放针导管的底端形状为圆台型。
优选的,所述放针导管的外壁上涂布有无菌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肌腱转位导向器,通过双个金属针的设置,可同时对两个方向进行穿刺缝合,减少了缝针次数,从而可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缝针效率。
2.该肌腱转位导向器,通过着力凸块的设置,可增大金属针的着力点,便于对金属针进行穿刺缝合。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图2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的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的弯针和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的弯针和线进入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的弯针从壳体的导向孔导出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未经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679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儿童灌肠台
- 下一篇:一种肌张力异常缓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