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油烟机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73858.0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11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朱有志;米金玲;许庆辉;苏晓明;沈卫波;侯晓宁;陈姝羽;潘玉勤;淡雅莉;郑慧研;杜行;李文磊;李文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庆辉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F28D21/00;F28F1/00;F24H1/18;F24H9/20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周游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烟机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抽油烟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设置于集烟罩上方用于将油烟排到室外的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包括内管和与内管同心设置的外管,内管内部中空形成用于将油烟排到室外的通道,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水流通道的顶端接通自来水管道,底端接通储水桶。本发明的抽油烟机余热回收装置,内管内部中空排油烟不会给油烟的排放造成额外的阻力,同时油烟中通过内管与水流通道中的水进行热交换以回收热量,内管与外管之间的水流通道同时可以作为储水容器,结构更加紧凑;水流通道的顶端接自来水管道,底端接通储水桶,利用自来水管中水的重力势能直接自上而下从自来水管流入储水桶,无需循环水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抽油烟机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抽油烟机又称吸油烟机,是一种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它安装在厨房炉灶上方,能将炉灶燃烧的废物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油烟迅速抽走,排出室外,同时将油烟冷凝收集,减少污染,净化空气,并有防毒、防爆的安全保障作用。炉灶燃烧的废物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虽然对人体有害,但是其中也携带着大量未被利用的热量,一般的抽油烟机都将这部分热量浪费了。为此,也有人开发了抽油烟机余热回收的系统。
以申请号为201420060768.3的“抽油烟机余热回收系统”专利为例,现有技术中的抽油烟机余热回收系统存在以下问题:(1)在排气管道内设置热交换器,虽然可以回收油烟中的热量,但是热交换器会阻碍油烟的顺利排放,因此需要风机耗费更多的电能才能不影响抽油的顺利进行,回收了热能,消耗了电能。(2)保温水箱与换热器形成循环回路,而形成循环回路需要水泵,水泵的运转也会消耗能源。经过风机和水泵的耗能抵消,烟气中回收热能的意义大打折扣。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油烟机余热回收装置,在回收烟气余热的同时,不影响烟气的顺利排放,不因为烟气余热回收而增加排气管道风机的能耗;进一步设置为开式非循环系统,无需水泵为热量回收水的循环供能。
具体而言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抽油烟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设置于集烟罩上方用于将油烟排到室外的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包括内管和与内管同心设置的外管,内管内部中空形成用于将油烟排到室外的通道,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水流通道的顶端接通自来水管道,底端接通储水桶。
进一步,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散热翅片。
进一步,所述内管采用便于导热的实心结构,所述外管采用便于保温的空心结构。
进一步,所述内管采用铝管;所述外管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与内层之间形成隔热真空层,外层和内层都采用不锈钢层。
进一步,所述水流通道的顶端与自来水管之间设置有开关阀Ⅰ,所述水流通道底端与储水桶之间设置有开关阀Ⅱ。
进一步,所述储水桶上内设置有用于对储水桶内的水加热的电加热层。
进一步,所述储水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储水桶内的水是否向外排放的开关阀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抽油烟机余热回收装置,内管内部中空排油烟不会给油烟的排放造成额外的阻力,同时油烟中通过内管与水流通道中的水进行热交换以回收热量,内管与外管之间的水流通道同时可以作为储水容器,结构更加紧凑;水流通道的顶端接自来水管道,底端接通储水桶,利用自来水管中水的重力势能直接自上而下从自来水管流入储水桶,无需循环水泵,烟气由下至上排出,水流由上至下流,可以形成逆流,热交换效果更佳。
本发明的其他有益效果将结合下文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庆辉,未经许庆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738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