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侧石排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76355.9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23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飞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F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智创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47 | 代理人: | 张亚玲 |
地址: | 110168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市政道路 排水系统 排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侧石排水结构,包括排列设置在车行道和人行道夹角处的侧石以及定点预设人行道上的下水道,所述侧石内设有水孔,所述水孔内装设有隔杂板,所述水孔的两侧均布有透水孔,所述侧石的一侧排列设置有集水槽件,所述集水槽件的一侧装设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一端穿入下水道内,水孔的截面为等腰梯形,隔杂板为折角网板结构。通过左侧的透水孔,可将车行道上的积水排入水孔内,通过右侧的透水孔,可将水孔内的积水排入集水槽件内,通过导水管,可将集水槽件内的积水排入下水道内,极大程度减少雨后侧石旁的积水量,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侧石旁积水量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侧石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作为市政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道路排水为目的。
人行道多设置在车行道两侧,并且人行道的水平高于车行道,为了保障人行道上的泥水不被雨水冲刷至车行道上,多会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交界处前后排列安置侧石。
侧石多为实心结构,主要就是避免人行道铺砖下的泥土受到雨水冲刷而大量流至车行道上,为了进一步凸显其效果,设置侧石的车行道位置,其水平低于车行道其他位置,其目的在于,即便通过侧石之间的缝隙流出泥水,泥水也集中在侧石旁,降低泥水向车行道其他位置扩散的条件,存在的不足之处有:雨后,侧石旁的车行道面积水量大,且一时难以有效排出这些积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侧石排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侧石旁积水量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侧石排水结构,包括排列设置在车行道和人行道夹角处的侧石以及定点预设人行道上的下水道,所述侧石内设有水孔,所述水孔内装设有隔杂板,所述水孔的两侧均布有透水孔,所述侧石的一侧排列设置有集水槽件,所述集水槽件的一侧装设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一端穿入下水道内。
优选的,所述水孔的截面为等腰梯形,隔杂板为折角网板结构,隔杂板为网孔直径不大于两毫米。
优选的,所述集水槽件为开口向透水孔的C型板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通过左侧的透水孔,可将车行道上的积水排入水孔内,通过右侧的透水孔,可将水孔内的积水排入集水槽件内,通过导水管,可将集水槽件内的积水排入下水道内,极大程度减少雨后侧石旁的积水量,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侧石旁积水量大的问题。
第二,通过隔杂板的网孔,能够将对水孔内的雨水进行过滤,可将雨水中的树叶或者其他较大杂质过滤在隔杂板的内表面,而雨水可通过隔杂板网孔流出,避免杂质堵塞导水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水孔分布示意图。
图中:1侧石、2水孔、3透水孔、4集水槽件、5导水管、6下水道、101隔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飞,未经刘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763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用房屋建筑施工的悬挑脚手架
- 下一篇:一种带有除尘收料装置的油压切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