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循环索电动缆道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80434.7 | 申请日: | 2020-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74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占兴;王永伟;兰京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跃新 |
主分类号: | B66C21/10 | 分类号: | B66C2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电动 | ||
本申请设计了一种新型水文监测工作用的无循环索电动缆道。新型缆道在保留原有水文监测功能的同时改进了行车架驱动方式,实现去缆道房及循环索的目的。无循环索电动缆道,包括支架、主索、行车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架为倒置的等腰三角形,至少设有一个水平行走轮,所述水平行走轮使用包括一个外转子形式的鼓式马达,其定子轴心与行车架的第一销轴固定连接,转子外周设有轮槽,用于卡在主索上方,使行车架悬吊在主索上;所述行车架底部还设有第二销轴,第二销轴上设有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卷扬筒及钢缆4.2,钢缆的一端与卷扬筒的绞盘固定连接,另一端向水面延伸,其端部链接有铅鱼。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水文监测固定设施,尤其是指水文监测用无循环索电动缆道。
背景技术
水文缆道是水文流量测验的主要设备之一,它由支架、主索、循环索道、行车架、电动绞车、测控系统、传动系统、缆道房、供电系统所组成。它为防洪减灾起到了重要作用。该设施属于水文监测领域中交大型的固定设施,由于需要循环索道带动水文铅鱼沿缆道移动,因此传统的水文缆道还需在岸上支架附近设置缆道房用于安装电机等固定设备用于牵引循环索道。因此在土建施工中在水域两侧陆地除建立支架以外还需要在至少一侧修建缆道房。不仅如此因为水文铅鱼需要依靠行车架,在水域侧支架之间往复移动,所以循环索长度必须使用长度必须二倍于两岸支架间的直线距离,过长的循环索的重量构成了系统运行的无效负载。
发明内容
本申请设计了一种新型水文监测工作用的无循环索电动缆道。新型缆道在保留原有水文监测功能的同时改进了行车架驱动方式,实现去缆道房及循环索的目的。
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
无循环索电动缆道,包括支架、主索、行车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架为倒置的等腰三角形,至少设有一个水平行走轮,所述水平行走轮使用包括一个外转子形式的鼓式马达,其定子轴心与行车架的第一销轴固定连接,转子外周设有轮槽,用于卡在主索上方,使行车架悬吊在主索上;所述行车架底部还设有第二销轴,第二销轴上设有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卷扬筒及钢缆4.2,钢缆的一端与卷扬筒的绞盘固定连接,另一端向水面延伸,其端部链接有铅鱼。
进一步的,无循环锁电动缆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吊舱、吊舱升降机及钢缆6.2,还在行车架3上以固定安装的形式增设一个滑轮梁,所述滑轮梁为悬臂梁结构,其两端各设有一个滑轮;所述升降吊舱侧壁设有吊舱升降机,钢缆的一端与吊舱升降机上的卷扬筒筒芯固定连接另一端一次绕过滑轮梁两端的滑轮,端部与升降吊舱固定连接;升降吊舱底部还设有开口用于让连接铅鱼的钢缆4.2从升降吊舱底部穿过。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1、无需使用循环索和修建缆道房,设施投资少。2、设备调仓相较于目前水文缆道仅具有铅鱼监测模式,可承载更多的监测检测业务模块。3、可利用有水文缆道的主索改造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技术特征间的关系,下面结果说明书幅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无循环索电动缆道,包括支架1、主索2、行车架3、至少一套升降装置4,及检测装置。所述支架1与现有设计中的支架相同,用于在被监测水域上方架设跨水面的主索2。优选桁架梁结构的塔式立柱,其根据地况地貌可成对设置,或依地形辅助如山体等地形特征单独设置。成对设置的支架顶部间架设有主索2,主索2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架顶部。依地形设立的支架1顶部与主索2的一端固定,主索的另一端固定在岩体或山体等可锚固的地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跃新,未经陈跃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804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品检测用取样装置
- 下一篇:横列式三旋翼直升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