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骨外科临床用部位支被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83995.2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56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付贻鹏;王芳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贻鹏 |
主分类号: | A61G7/05 | 分类号: | A61G7/05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03 | 代理人: | 罗斯青 |
地址: | 262532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科 临床 部位 支被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外科临床用部位支被架,包括主撑架,所述主撑架的两端均连接有限制腿部或手臂活动的活动限制装置,此骨外科临床用部位支被架,通过在传统的支被架的两端设置活动限制装置,以便于在躯干移动时会带动支被架移动,从而不会使病人的受伤处的体表接触到被子和支被架,能起到更好的保护,防止二次伤害,且活动限制装置还能通过距离调节器来调节支撑块的位置,从而适用于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部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被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骨外科临床用部位支被架。
背景技术
卧床病人需要盖被子以保温,对于手术后的病人在睡觉时,被子如果弄到手术处,会造成一定的疼痛使病人苏醒,不仅影响病人的休息,且还会影响手术处的恢复,为了避免上述情况,会使用到支被架,对被子进行支撑。
现有支被架通常包括横梁和拱形梁,横梁与拱形梁连接形成中部拱起的框架,被子搭在支被架上,即可避免接触,但是现有的支被架只能对被子进行支撑,而人在睡觉时通常会无意识的移动和伸缩,主要是手臂和腿部,在移动时会同样接触到支被架从而触及伤口,特别是骨科,有些患者还还佩戴有固定架,更容易触碰造成二次受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骨外科临床用部位支被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躯体移动造成二次伤害的骨外科临床用部位支被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外科临床用部位支被架,包括主撑架,所述主撑架的两端均连接有限制腿部或手臂活动的活动限制装置。
优选的,所述活动限制装置包括与主撑架端部连接的弧形架,所述弧形架内表面设置有多组距离调节器,且所述弧形架通过距离调节器连接有支撑块,距离调节器能调节支撑块到弧形架的距离,以便于能适用于不同的人和躯干的不同部位。
优选的,所述距离调节器包括与弧形架固定连接的主杆,所述主杆内滑动连接有调节杆,且所述主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与调节杆螺纹连接的驱动环,驱动环转动时调节杆上升从而带动支撑块,方便调节。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底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连接块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滑块的底部与支撑块连接,以便于一些微小动作有缓冲距离。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外部设置有橡胶套,防止支撑块对躯干的表面造成伤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统的支被架的两端设置活动限制装置,以便于在躯干移动时会带动支被架移动,从而不会使病人的受伤处的体表接触到被子和支被架,能起到更好的保护,防止二次伤害,且活动限制装置还能通过距离调节器来调节支撑块的位置,从而适用于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部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活动限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距离调节器半剖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中:1-主撑架;2-活动限制装置;3-弧形架;4-距离调节器;5-支撑块;6-主杆;7-调节杆;8-驱动环;9-连接块;10-滑块;11-弹簧;12-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贻鹏,未经付贻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839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隧道长距离施工通风的整体式异形风道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更换滤芯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