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口罩护耳带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84078.6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29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薛志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志彬 |
主分类号: | A41F17/00 | 分类号: | A41F17/00;A41D13/11 |
代理公司: | 深圳深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95 | 代理人: | 晁阳飞 |
地址: | 5145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罩 护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口罩护耳带,涉及口罩技术领域,该口罩护耳带,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由罩体和连接带组成,所述连接带的外部设置有护垫,所述护垫的内部设置有与连接带相匹配的通孔,所述连接带的外部位于护垫的一侧设置有两个限位管,两个所述限位管之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限位管的内部设置有橡胶管,所述连接带贯穿橡胶管,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通孔将护垫移动至耳廓背部后,可直接增加连接带与使用者耳廓的接触面积,进而防止连接带勒伤使用者耳廓,将两个限位管之间的连接带向外拉动后,可直接缩短使用者耳廓与罩体之间连接带的长度,进而提高罩体与使用者面部的紧密性,以便提升口罩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口罩技术领域,具体为口罩护耳带。
背景技术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
目前市场上口罩在使用时仍然存在缺陷,例如,口罩长时间佩戴过程中,耳廓与口罩之间的连接绳,易引起使用者的耳廓出现红肿疼痛现象,此外,连接绳的长度难以进行微调,致使口罩难以与使用者的脸部紧密贴合,从而导致口罩的使用效果降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口罩护耳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口罩护耳带,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由罩体和连接带组成,所述连接带的外部设置有护垫,所述护垫的内部设置有与连接带相匹配的通孔,所述连接带的外部位于护垫的一侧设置有两个限位管,两个所述限位管之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限位管的内部设置有橡胶管,所述连接带贯穿橡胶管。
优选的,所述护垫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
优选的,所述限位管和连接板的拐角处均呈圆弧倒角过渡,形成圆弧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外壁相对于限位管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的长度与连接板的长度相一致。
优选的,所述橡胶管的内径小于连接带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两端均固定有硅胶圈,所述硅胶圈的内径小于连接带的直径。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通孔将护垫移动至耳廓背部后,可直接增加连接带与使用者耳廓的接触面积,进而防止连接带勒伤使用者耳廓,从而提高使用者佩戴口罩时的舒适度。
2、本实用新型中,将两个限位管之间的连接带向外拉动后,可直接缩短使用者耳廓与罩体之间连接带的长度,进而提高罩体与使用者面部的紧密性,以便提升口罩的使用效果,同时在橡胶管的作用下,可避免连接带自身产生回弹现象,从而提高口罩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护垫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橡胶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口罩本体;11、罩体;12、连接带;2、护垫;21、通孔;22、硅胶圈;3、连接板;31、限位管;32、橡胶管;33、海绵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志彬,未经薛志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840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