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多功能介入治疗针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84259.9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49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邹金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肿瘤 内科 多功能 介入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肿瘤内科多功能介入治疗针,包括注射器接头、短管、圆块、针管、条形切刀、条形孔和柱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通过抽拉外接的注射器将肿瘤组织细胞部分经条形孔吸入针管内,同时转动圆块带动针管旋转,从而能够通过随针管一些旋转的条形切刀将伸入的肿瘤组织细胞部分切割掉,同时吸入注射器内,达到肿瘤取样的效果,通过将针管设计为可旋转结构且利用注射器拉动抽气原理将肿瘤组织细胞部分吸附相应结构内,改变传统治疗针结构,且针管底部为封闭尖端,同时设有带有刀刃结构的孔结构,能够取出有效的肿瘤样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介入治疗针,具体是一种肿瘤内科多功能介入治疗针,属于肿瘤内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肿瘤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其中介入化疗通过动脉把营养肿瘤的血管栓塞,使肿瘤坏死,同时可以直接把化疗药作用于肿瘤病灶,比静脉化疗效果好、副反应小。
现有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为传统结构,不能根据需要进行转动,针头取样方式插入肿瘤组织细胞中,且取进入针头内的组织部分,样品质量相对小,实验效果有待从取出样品规格上进行提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肿瘤内科多功能介入治疗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肿瘤内科多功能介入治疗针。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肿瘤内科多功能介入治疗针,包括针管,所述针管顶端固定安装在柱孔底部端口内,且柱孔顶部端口转动安装有短管,所述针管环形面底部环形等距开设有六个条形孔,且六个所述条形孔内一侧壁倾斜安装有条形切刀。
优选的,所述柱孔开设在圆块端面中间位置,且圆块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短管一端通过小轴承与柱孔相应端口转动连接,且短管另一端连通安装在注射器接头底部。
优选的,所述条形切刀横截面为钝角三角形,且条形切刀的刀刃处倾斜伸入针管内部。
优选的,所述针管外直径为0.6mm,且针管内直径为0.5mm。
优选的,所述条形孔孔宽为0.2mm,且条形孔与条形切刀形成倾斜向内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肿瘤内科多功能介入治疗针设计合理,通过抽拉外接的注射器将肿瘤组织细胞部分经条形孔吸入针管内,同时转动圆块带动针管旋转,从而能够通过随针管一些旋转的条形切刀将伸入的肿瘤组织细胞部分切割掉,同时吸入注射器内,达到肿瘤取样的效果。
2、该种肿瘤内科多功能介入治疗针设计合理,通过将针管设计为可旋转结构且利用注射器拉动抽气原理将肿瘤组织细胞部分吸附相应结构内,改变传统治疗针结构,且针管底部为封闭尖端,同时设有带有刀刃结构的孔结构,能够取出有效的肿瘤样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针管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射器接头,2、短管,3、圆块,4、针管,5、条形切刀,6、条形孔,7、柱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未经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842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盖的盖锁安装装置、盖锁装置、发动机盖和车辆
- 下一篇:导管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