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硅胶火罐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85266.0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17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蔡晓淳;陈丹梓;张灿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08 | 分类号: | A61M1/08;A61H9/00;A61H39/04;A61H39/06;A61N5/06;A61N1/36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邓波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硅胶 火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硅胶火罐置,包括火罐以及控制仪;所述火罐包括罐体,双层罐体之间设置有镍夹层;罐体顶部固定设置有导线连接帽;导线连接帽顶部设置有气阀;气阀通过气管连接负压系统;气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根导线,负压系统设置于控制仪内部。通过设计控制仪控制负压系统,控制负压系统达到可控负压,形成标准的拔罐力度;同时,通过设计气管内壁上的导线,两端在连接气管的同时也将罐体与控制仪之间进行电连接,通过镍夹层作为加热元件对罐体进行控制加热,克服抽气式拔火罐无温热刺激的缺点,同时实现火罐的温度可控;如此,解决传统拔罐在操作过程仍存在操作方法难以控制拔罐程度,不方便统一标准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火罐理疗仪,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硅胶火罐置。
背景技术
拔罐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体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的一定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淤血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节脏腑、疏通经络、防治疾病的目的的方法。
传统拔火罐:玻璃火罐、竹筒罐等。
虽然拔罐在临床治疗各种疾病中起到疗效快且安全性高的作用,但是传统拔罐在操作过程仍存在操作方法难以控制拔罐程度,不方便统一标准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硅胶火罐置,传统拔罐在操作过程仍存在操作方法难以控制拔罐程度,不方便统一标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硅胶火罐置,包括火罐以及控制仪;所述火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为双层,双层罐体之间设置有镍夹层,镍夹层与控制仪电连接;罐体顶部固定设置有导线连接帽;所述导线连接帽顶部设置有通气阀,通气阀与罐体内部相通;所述通气阀通过气管连接负压系统;所述气管连接通气阀的一端设置罐体连接头,气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根导线,导线端部排布在罐体连接头内,所述罐体连接头与导线连接帽通过螺旋螺纹匹配连接;导线连接帽表面上排布有多根与罐体连接头内导线匹配接触的导线;所述负压系统设置于控制仪内部;所述气管连接负压系统的一端通过插接桩与控制仪连接,所述插接桩表面排布有多个导线连接接触点,插接桩内部中空;控制仪上设置有与插接桩匹配的插接孔。通过设计控制仪控制负压系统,负压系统通过气管连通火罐罐体,控制负压系统达到可控负压,形成标准的拔罐力度;同时,通过设计气管内壁上的导线,两端在连接气管的同时也将罐体与控制仪之间进行电连接,方便对罐体上的电气元件进行电连接;通过设计罐体为双层,中间设置镍夹层,通过镍作为加热元件对罐体进行控制加热,克服抽气式拔火罐无温热刺激的缺点,同时实现火罐的温度可控;如此,解决传统拔罐在操作过程仍存在操作方法难以控制拔罐程度,不方便统一标准的问题。
根据以上技术优选的,罐体为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罐体;所述罐体的开口处设置有硅胶涂层。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罐体以及开口处设置有硅胶涂层克服临床上玻璃罐易烫伤的问题。
根据以上技术优选的,一个所述插接桩同时连接两根气管,所述控制仪上设置有多个插接孔。通过插接桩同时连接两根气管可以实现一个控制端口同时控制两个罐体,通过设置多个插接孔可同时控制多个罐体,满足拔罐数量的需求。
根据以上技术优选的,控制仪包括脉冲电流输出电路,脉冲电流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镍夹层。通过利用脉冲电流输出,再通过镍夹层作用在人体上,使得人体肌肉受脉冲电流刺激发生抖动,实现“抖罐”的理疗操作,增加装置的功能性。
根据以上技术优选的,脉冲电流输出电路采用555芯片。555芯片也叫作555定时器,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常被用于定时器、脉冲产生器和振荡电路。
根据以上技术优选的,所述控制仪还设置有计时电路、显示器以及控制按键,所述计时电路用于记录仪器工作时间并将时间信号传给显示器进行显示,控制按键用于输入控制信号。通过设计计时电路进行计时,方便控制拔罐时间,避免传统拔罐因时间影响疗效,使拔罐理疗效果佳;通过显示器进行显示,可以看到相关参数,控制案件作为信号输入方便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未经广州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852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座椅及其椅背调节架
- 下一篇:一种三轮式砖缝压实找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