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89188.1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19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诸毅;张汝壮;张晓艺;方兴斌;李影辉;刘菁菁;孙爽;徐日;宋厚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环境绿色生态修复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23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油 污染 土壤 微生物 修复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设备,包括石油烃降解菌储存箱、pH调节剂储存箱、营养物质储存箱以及热源;所述石油烃降解菌储存箱、pH调节剂储存箱、营养物质储存箱分别内设输出泵,并连通至用于输出液体至待修复土壤的输送管;所述热源连接用于将热量输出至待修复土壤的加热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配合石油烃降解菌对土壤中石油烃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修复周期短,处理能力高,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中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渐增多,促进了石油工业的飞速发展,在石油生产、存储、炼制加工及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石油烃类物质的溢出和排放,造成土壤及水体的石油污染。在某油田的重度污染区内,土壤的含油量已经达到10000mg/kg以上,是临界值(200mg/kg)的50多倍,严重影响了油田附近的生态环境。
石油烃类物质引起的土壤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除物理、化学方法外,微生物处理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具有处理效果好、费用低、对环境影响小、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也是迄今为止处理石油烃土壤污染比较好的一种方法。但微生物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在最适宜的环境中才能发挥最好的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石油烃土壤污染微生物处理中石油烃降解菌生存困难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设备,包括石油烃降解菌储存箱、pH调节剂储存箱、营养物质储存箱以及热源;所述石油烃降解菌储存箱、pH调节剂储存箱、营养物质储存箱分别内设输出泵,并连通至用于输出液体至待修复土壤的输送管;所述热源连接用于将热量输出至待修复土壤的加热管。
所述石油烃降解菌储存箱为一密封箱,其中储存待使用的石油烃降解菌,该石油烃降解菌以浊液形式储存。所述pH调节剂储存箱为一密封箱,其中储存待使用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或两者皆有,当两者皆有两种物质隔离储存并由三通阀汇总至输送管;所述酸性物质可以是硝酸、盐酸等,所述碱性物质可以是新制备的石灰水、低浓度的NaOH水溶液等。所述营养物质储存箱为一密封箱,其中储存待使用的石油烃降解菌营养液,一般为液态的氮源和磷源;所述氮源可以是硫酸铵等常规的盐水溶液,所述磷源可以是磷酸二氢钾或磷酸氢二钾或其混合物等磷肥的水溶液形式。所述输出泵推送储存箱内的液体输送管,用于调节物质输出的流量和速率。所述热源可以是交流电源、直流电源、热水循环加热炉等形式,而加热管则是配套热源的电热丝或热水循环管等形式。本处所指的输送管用于输出储存物至待修复土壤中,并不意味着输送管只有埋设在土壤中才能形成所述的微生物修复设备,同样地本处所指的加热管也应如此理解。所述输送管可以有多根,分布插设在待处理土壤中。
优选的,所述输送管由总管和用于埋设于待修复土壤中的支管组成,所述总管的头部汇总从石油烃降解菌储存箱、pH调节剂储存箱、营养物质储存箱导出的液体,所述支管连通至所述总管的尾部;所述支管的管壁均布导出孔。
本处所指的总管一般设置一根,而支管一般均匀地设置多根。所述总管的尾端可以封闭。所述支管通过导出孔将内容物导出至待修复土壤。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待修复土壤内的温度感应探头。
本处所指的温度感应探头均布在待修复土壤内,所述温度感应探头又名温度传感器、温度探针,在该类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根据需要选择具体型号。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监测待修复土壤内的pH值的探测器。
本处所指的探测器均布在待修复土壤内,监测待修复土壤内的pH值的探测器具体可以是ph值传感器、ph值测定仪等,在该类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根据需要选择具体型号。
优选的,所述输送管的输入端设置用于开闭管道的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环境绿色生态修复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环境绿色生态修复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891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复合集流体与箔材焊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自动清洁玻璃的金属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