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食用餐具的加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89688.5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48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明娇 |
主分类号: | A47G21/04 | 分类号: | A47G21/04;A21B5/00;A21B1/02;A21B3/07;A21B3/13;A21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快易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0 | 代理人: | 衣秀丽;陈伟斯 |
地址: | 522000 广东省揭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食用 餐具 加工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食用餐具的加工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顶部设置有搅拌室,所述壳体的顶部左侧设置有进料斗,所述搅拌室的底部设置有增压腔,所述壳体的左侧壁设置有增压气泵,所述弹簧套杆的底部连接有压料板,所述增压腔的底部设置有烘烤腔和散热腔,所述分流器的底部设置有三组分流管,所述烘烤腔的内腔设置有电热箱,所述电热箱的右侧壁插接有与分流管相配合的模板机构,所述散热腔的内腔顶部设置有散热风机,所述散热腔的内腔底部设置有液压推杆。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一体式设计减少了装置占用空间,便于移动和使用,通过增压腔对搅拌后的液体糊状物进行挤压,便于液体糊状物通过分流管进入模腔,提高了成型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食用餐具的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的环保观念在不断提升,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可食用餐具就顺应了这一潮流,用小麦粉、食盐、酵母菌等配比制作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剂的可食用餐具在低碳环保的同时,还节约原材料,受到了人们的支持和喜爱,然而目前国内的可食用餐具制造技术还不完善,工厂用的加工设备较为复杂,体积较为庞大,不方便移动和使用,不便于推广普及,而家庭制作时步又较为繁琐,加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食用餐具的加工设备,便于移动和使用,提高了可食用餐具的加工效率,适用于多种餐饮场合的推广普及。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食用餐具的加工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顶部设置有搅拌室,所述壳体的顶部左侧设置有进料斗,所述壳体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底部动力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搅拌叶片,且搅拌叶片位于搅拌室的内腔,所述搅拌室的右侧壁底部连接有卸料管,所述搅拌室的底部设置有增压腔,所述卸料管的出口端插入增压腔的内腔底部,所述壳体的左侧壁设置有增压气泵,且增压气泵的排气端插入增压腔的内腔,所述增压腔的内腔顶部设置有弹簧套杆,所述弹簧套杆的底部连接有压料板,所述增压腔的底部设置有烘烤腔和散热腔,且烘烤腔位于散热腔的左侧,所述增压腔的底部左侧通过导流管连接有分流器,且分流器位于烘烤腔的内腔顶部,所述分流器的底部设置有三组分流管,所述烘烤腔的内腔设置有电热箱,且分流管插接在电热箱的内腔,所述电热箱的右侧壁插接有与分流管相配合的模板机构,所述散热腔的内腔顶部设置有散热风机,所述散热腔的内腔底部设置有液压推杆;
所述模板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由竖板和三组横板组合而成,所述支撑架三组横板的前侧壁均插接有模板,所述模板的顶部开设有模腔,所述支撑架三组横板的顶部后侧均开设有注塑孔,且注塑孔分别与三组分流管相配合,所述注塑孔通过连接管与模腔的后侧壁相连通,所述模板的顶部前侧设置有抽拉槽,所述支撑架的竖板底部设置有与液压推杆相连接的滑块。
优选地,可食用餐具的加工设备中,所述卸料管和导流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优选地,可食用餐具的加工设备中,所述增压腔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导料斜板,且导料斜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15度。
优选地,可食用餐具的加工设备中,所述分流管的外侧壁设置有隔热层。
优选地,可食用餐具的加工设备中,所述散热腔的右侧壁设置有通风孔,且通风孔上设置有隔尘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第一:通过一体式设计减少了装置占用空间,便于移动和使用;
第二:通过增压腔对搅拌后的液体糊状物进行挤压,便于液体糊状物通过分流管进入模腔,提高了成型的效率;
第三:通过电热箱对模板进行烘烤,同时进行多组可食用餐具的加工,便于提高加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明娇,未经刘明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896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