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中空结构生态透水坝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90400.6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23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英;邹东雷;杨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海英 |
主分类号: | E02B7/06 | 分类号: | E02B7/06;E02D27/40;C02F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程艳梅;张芳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中空 结构 生态 透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中空结构生态透水坝,本实用新型坝基采用马凳腿结构形式,并且迎水面一侧蹬腿长度比背水面一侧蹬腿长度长,有效抵抗水流冲击力,使坝体稳定;坝基顶部面积大于坝体底部面积,能够保证有效支撑坝体保持坝体更加稳定;进水坝体和出水坝体内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增加坝体过流量,并保证坝体的稳定性;坝体中部设置有中控结构,中空结构内部设置有生态拦截箱,形成水体的多级处理,有效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拦截箱上端设置有升降结构,通过吊钩吊起生态拦截箱,伸缩杆升起和放置生态拦截箱,轨道带动伸缩杆移动使生态拦截箱移动,便于生态拦截箱的随时安放和取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中空结构生态透水坝。
背景技术
近几年,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点源、面源污染严重,一些河流水环境质量呈现劣Ⅴ类水体,并形成黑臭水体的形式越来越严重。针对河流污染问题,现已研发出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生态护坡、生态透水坝等多种消除黑臭水体的生态技术。
中国专利CN201820542327.5,公开了一种组装式生态透水坝,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坝底上的前坝体、中坝体和后坝体;所述前坝体与后坝体结构相同对称设置在中坝体的两侧;所述前坝体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迎水坡、第一透水墙和第二透水墙;所述迎水坡与第一透水墙之间设置有由砾石颗粒填装而成的一级滤料层,且在迎水坡的坡体上沿水流方向设置有多个均布排列的透水孔;所述第一透水墙和第二透水墙之间设置有填装有由砾石颗粒组成的二级滤料层;所述中坝体设置有多个横向均布排列的第三透水墙,每两个所述第三透水墙之间填装有活性炭。该专利采用砾石和活性炭的双重作用,有效提高河水的净化能力,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组装方便,避免坝体淤堵。
上述专利虽然对河水起到了净化水质和回复生态的效果,但是现有的生态透水坝采用砾石和砂石直接堆砌而成,水坝存在着坝体不稳定、抗水体冲刷能力差、水体处理能力小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型中空结构生态透水坝,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坝体不稳定、抗水体冲刷能力差、水体处理能力小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复合型中空结构生态透水坝,包括坝体和坝基;所述坝基为马凳腿结构,坝基上端设置有坝体,所述坝体左侧设置有进水坝体,右侧设置有出水坝体,中部呈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部设置有生态拦截箱,中空结构顶部为露天式,所述生态拦截箱上端设置有升降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柱、横板、轨道、伸缩杆和吊钩,所述进水坝体和出水坝体顶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端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下端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上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下端固接有吊钩。
更进一步地,所述坝基迎水面一侧蹬腿长度比背水面一侧蹬腿长度长,坝基顶部面积大于坝体底部面积。
更进一步地,所述坝体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进水坝体和出水坝体横截面为直角梯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坝体和出水坝体采用石砌筑结构,所述进水坝体内设有均布的进水管,所述出水坝体内设有均布的出水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数量设置不少于四排。
更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拦截箱内部设置有生物填料,生态拦截箱上端中部固接有挂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海英,未经杨海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904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