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混凝土变径实心方桩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90633.6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48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盛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盛桩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E02D5/48;E02D5/72 |
代理公司: | 常州品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1 | 代理人: | 王鑫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混凝土 实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混凝土变径实心方桩,包括桩体,桩体的内腔等距分布有多根主筋,且多根主筋的外表面缠绕有多个等距分布的环筋,桩体外表面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变径体,且第一变径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辅筋和第二辅筋,桩体外表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变径体,且第二变径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三辅筋。本实用新型在桩体外表面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变径体,且第一变径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辅筋和第二辅筋,可起到提高本方桩整体的承载负荷的效果,在桩体外表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变径体,且第二变径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三辅筋,可进一步提高本方桩整体的承载负荷,从而在整体造价提高不多的情况下,有效增加桩基础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预制混凝土变径实心方桩。
背景技术
桩基础是通过承台把若干根桩的顶部联结成整体,共同承受动静荷载的一种深基础,而桩是设置于土中的竖直或倾斜的基础构件,其作用在于穿越软弱的高压缩性土层或水,将桩所承受的荷载传递到更硬、更密实或压缩性较小的地基持力层上,我们通常将桩基础中的桩称为基桩,方桩是桩种类的一种,但现有的方桩使用效果不理想,从而降低了桩基础的稳定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预制混凝土变径实心方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变径实心方桩,具备使用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方桩使用效果不理想,从而降低了桩基础稳定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混凝土变径实心方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内腔等距分布有多根主筋,且多根主筋的外表面缠绕有多个等距分布的环筋,所述桩体外表面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变径体,且第一变径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辅筋和第二辅筋,所述桩体外表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变径体,且第二变径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三辅筋。
优选的,所述桩体的顶部设置有承力座,且承力座的内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预留孔,且多个预留孔的位置与多根主筋的位置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辅筋和第二辅筋的数量均为多根,且多根第一辅筋和第二辅筋的末端均与多根主筋焊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辅筋的数量为多根,且多根第三辅筋的末端与多根主筋焊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变径体的顶部为平面结构设置,第一变径体的底部为锥形结构设置,且第二变径体为等腰梯形结构设置。
优选的,所述桩体的底部设置有桩尖,且桩尖的顶部与多根主筋连接,同时,桩尖的底部通过锚杆连接有不锈钢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桩体外表面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变径体,且第一变径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辅筋和第二辅筋,可起到提高本方桩整体的承载负荷的效果,在桩体外表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变径体,且第二变径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三辅筋,可进一步提高本方桩整体的承载负荷,从而在整体造价提高不多的情况下,有效增加桩基础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桩体、2第二变径体、3预留孔、4承力座、5主筋、6环筋、7桩尖、8不锈钢块、9锚杆、10第一辅筋、11第一变径体、12第二辅筋、13第三辅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盛桩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大盛桩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906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用防积水井盖
- 下一篇:一种延长MOCVD设备反应室维护周期的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