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两级增压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92653.7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71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梅;黄亮;左淼都;唐天清;王勇;彭倩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7/00 | 分类号: | F02B37/00;F02B37/02;F01N13/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高炳龙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两级 增压 系统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柴油机两级增压系统及车辆,其包括排气歧管、高压级增压器、低压增压器、整车排气系统、整车进气系统和中冷器,排气歧管、高压级增压器的涡端、低压级增压器的涡端和整车排气系统依次通过管路联通,整车进气系统、低压级增压器的压端、高压级增压器的压端和中冷器依次通过管路联通,其特征在于:高压级增压器的涡端和低压级增压器的涡端之间通过废气连接管联通,废气连接管包括铸造管路部和波纹管路部。本发明考虑到了气温度变化导致的零件变差、安装空间变差等,使得整个增压系统更简单且可靠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一种柴油机两级增压系统的布置,特别涉及一种耐高温排气的两级增压系统布置和耐高温管路的应用,属于柴油机增压排气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为满足特种车辆高性能和高海拔要求,要求发动机的有较好的进排气流量特性和瞬态响应能力,发动机具有高功率、高海拔的特性。
传统的单级涡轮增压系统,进排气流量特性和瞬态响应能力已经无法满足新一代特种发动机高功率、高海拔的要求,进而达不到了整车的高性能要求,限制了的特种车辆的运行和使用。
两级增压系统是一种更先进的发动机进排气装置,相比较与传统的单级增压系统,该系统可以获得更优异的进、排气流量特性,从而使得发动机有较高的功率、适应更高的海拔要求、具备更好的瞬态响应能力。
目前主流的两级增压系统有两种:串联式两级增压系统和并联式两级增压系统。现有的两级增压系统专利和现有技术等大部分是强调两个增压器的型式、旁通管路的型式和控制方式、两个增压器的工作方式或控制策略,少部分涉及到布置的也直接是金属铸造类管路的连接管路。其中,中国发明专利CN201410517352.4中公开了一种系统:“所述的高压动力涡轮与低压动力涡轮同轴相连接,高压动力涡轮的进气口通过旁通管路与排气岐管相连接,高压动力涡轮的出气口与所述低压动力涡轮的出气口经管道并联后,再与排气总管相连接”;该专利强调其系统所用的旁通阀的种类和控制方式,以及所用到的传感器类型等。上述的两级增压系统均存在排气系统温度过高,结构复杂,高低温变化零件变形带来的尺寸变差和安装累积公差等一系列使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柴油机两级增压系统,其现有的技术的基础上,使用具有波纹排气接管和进气连接胶管的一种两级增压器布置型式,该种布置考虑到了气温度变化导致的零件变差、安装空间变差等,使得整个增压系统更简单且可靠性更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这样一种柴油机两级增压系统,其包括排气歧管、高压级增压器、低压增压器、整车排气系统、整车进气系统和中冷器,排气歧管、高压级增压器的涡端、低压级增压器的涡端和整车排气系统依次通过管路联通,整车进气系统、低压级增压器的压端、高压级增压器的压端和中冷器依次通过管路联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级增压器的涡端和所述低压级增压器的涡端之间通过废气连接管联通,所述废气连接管包括铸造管路部和波纹管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高压级增压器的涡端与所述铸造管路部连接,所述低压级增压器的涡端与所述波纹管路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铸造管路部和所述波纹管路部均为耐高温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低压级增压器的压端和所述高压级增压器的压端之间通过进气连接胶管联通,所述连接胶管包括铸造管路部和橡胶管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高压级增压器的涡端的涡轮壳体为耐高温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其使用了柴油机两级增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现有的技术的基础上,使用具有波纹排气接管和进气连接胶管的一种两级增压器布置型式,该种布置考虑到了气温度变化导致的零件变差、安装空间变差等,使得整个增压系统更简单且可靠性更好;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926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