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危黄土边坡抗拉强度野外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92718.8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7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艾熙昭;刘光秀;魏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榆林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 |
代理公司: |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8 | 代理人: | 于波 |
地址: | 71900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危 黄土 抗拉强度 野外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质灾害检测技术领域,尤其为高危黄土边坡抗拉强度野外检测装置,包括固定于黄土边坡顶部的主杆和固定于黄土边坡中部的副杆,主杆的底端固定有第一混凝土基座,第一混凝土基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基座,第二混凝土基座的上端固定有立杆,立杆与主杆通过斜拉钢绳固定连接,主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拉杆,第一拉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拉杆,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活动连接,主杆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第一拉杆与一安装孔通过固定栓固定连接,第二拉杆与副杆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第一混凝土基座上端的主杆与第二混凝土基座上端的立杆通过斜拉钢绳固定连接,主杆固定稳固,不易前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质灾害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危黄土边坡抗拉强度野外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黄土是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它是原生的、成厚层连续分布,掩覆在低分水岭、山坡、丘陵,常与基岩不整合接触,无层理,常含有古土壤层及钙质结核层,垂直节理发育,常形成陡壁,由于黄土的土质稀疏,黄土形成的陡峭边坡时常会发生滑坡现象,在公路、山村附近等人类活动密集的地方,一旦发生黄土边坡的滑坡现象,将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现在对于黄土边坡的检测大多采用人工巡检的方式,这种方式不能够对黄土边坡进行实时准确的检测,很难做到对黄土边坡滑坡的预警。
目前国内于2019年2月12日授权的,授权公众号为CN208488333U的高危黄土边坡抗拉强度野外检测仪,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通过摄像机能够记录第二拉杆相对第一拉杆的移动,并通过远程终端分析边坡滑坡坍塌的极限状态相关数据,通过全表面变形数字图像测量系统,对边坡变化情况实时采集,然后通过处理程序对采集的信息进行运算,从而对比分析边坡稳定性。
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主杆设于黄土边坡顶部,副杆设于黄土边坡中部,黄土边坡发生滑动位移时,副杆相对主杆并通过第二拉杆带动第二拉杆弹性拉伸,拉伸过程中,主杆固定不够稳固,受力容易前倾,使用较为不便;同时,主杆与副杆通过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弹性连接,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倾斜角度不易调节,主杆位置点与副杆位置点之间只能进行单一倾斜角度的抗拉强度检测,使用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危黄土边坡抗拉强度野外检测装置,具有结构稳固和使用便捷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危黄土边坡抗拉强度野外检测装置,包括固定于黄土边坡顶部的主杆和固定于黄土边坡中部的副杆,主杆的底端固定有第一混凝土基座,第一混凝土基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基座,第二混凝土基座的上端固定有立杆,立杆与主杆通过斜拉钢绳固定连接,主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拉杆,第一拉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拉杆,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活动连接,主杆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第一拉杆与一安装孔通过固定栓固定连接,第二拉杆与副杆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危黄土边坡抗拉强度野外检测装置优选技术方案,第一混凝土基座与第二混凝土基座均为方形结构,主杆和立杆分别与第一混凝土基座和第二混凝土基座垂直,主杆的上端开设有第一穿绳孔,立杆的上端第二穿绳孔,第一穿绳孔与第二穿绳孔均为圆形结构,斜拉钢绳呈倾斜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危黄土边坡抗拉强度野外检测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斜拉钢绳的一端穿过第一穿绳孔并通过若干处第一卡扣固定,斜拉钢绳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穿绳孔并通过若干处第二卡扣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危黄土边坡抗拉强度野外检测装置优选技术方案,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均呈倾斜设置,副杆相对主杆呈倾斜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危黄土边坡抗拉强度野外检测装置优选技术方案,主杆一侧底端一体成型有梯形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危黄土边坡抗拉强度野外检测装置优选技术方案,安装孔为圆形结构且呈平行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榆林学院,未经榆林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927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