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吸引及冲洗装置的胸腔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01178.5 | 申请日: | 202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32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郑敏;郭清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同仁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郎祺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吸引 冲洗 装置 胸腔 引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吸引及冲洗装置的胸腔引流管,包括套设的引流管外管和引流管内管;所述引流管外管头端设有若干引流管外管侧孔,靠近末端处设有引流管内管孔,靠近末端另一处引出排气支管,末端还设有固定部;所述引流管内管头端设有若干引流管内管侧孔,末端穿过所述引流管内管孔置于所述引流管外管外侧,并设有引流管内管肝素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易、操作简便;引流管外管固定部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的同时,通过排气装置调节负压吸引时引流管腔内的压力,能够有效将胸腔或纵膈积液引出体外;通过引流管内管连接冲洗液,能够持续冲洗治疗术后消化道瘘以及引流管周边腔隙脓肿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吸引及冲洗装置的胸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食管癌术后重建消化道术后渗血渗液、吻合口或管胃漏、胸腔及纵膈积脓感染等情况非常常见,损伤局部组织、继发感染或加剧感染。目前临床上可使用的成品双套管质地较硬、管体较重,容易造成术野脏器组织压迫继发穿孔,临床使用效果欠佳。因此需要在原术中胸腔引流管的基础上增加一引流管内管,利于冲洗及负压吸引,从而防止感染扩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吸引及冲洗装置的胸腔引流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带有吸引及冲洗装置的胸腔引流管,包括套设的引流管外管和引流管内管;所述引流管外管头端设有若干引流管外管侧孔,靠近末端处设有引流管内管孔,靠近末端另一处引出排气支管,末端还设有固定部;所述引流管内管头端设有若干引流管内管侧孔,末端穿过所述引流管内管孔置于所述引流管外管外侧,并设有引流管内管肝素帽。
优选地,所述胸腔引流管的长度为22~30cm。
优选地,所述胸腔引流管的宽度为6~10mm。
优选地,所述胸腔引流管的材质为硅胶。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与引流瓶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与引流袋连接。
优选地,所述排气支管与排气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排气支管设有排气支管肝素帽。
优选地,所述引流管内管末端与冲洗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易、操作简便;引流管外管固定部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的同时,通过排气装置调节负压吸引时引流管腔内的压力,能够有效将胸腔或纵膈积液引出体外;通过引流管内管连接冲洗液,能够持续冲洗治疗术后消化道瘘以及引流管周边腔隙脓肿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胸腔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流管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引流管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引流管外管1;引流管外管侧孔11;固定部12;引流管内管孔13;排气支管14;排气支管肝素帽141;引流管内管2;引流管内管侧孔21;引流管内管肝素帽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同仁医院,未经上海市同仁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011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妇产科消毒装置
- 下一篇:螺旋推动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