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清洁型智能家用燃气报警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02318.0 | 申请日: | 202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65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魏佳滨;冯开平;李敏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21/16 | 分类号: | G08B21/16;B08B5/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尚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61 | 代理人: | 韩广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洁 智能 家用 燃气 报警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清洁型智能家用燃气报警器,属于燃气报警器领域,一种清洁型智能家用燃气报警器,包括内部安装有电器元件的壳体,壳体的后侧设有后盖,壳体和后盖之间连接有多个主螺栓,壳体的前端开凿有进气口,壳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有LED管,进气口位于LED管的内侧,壳体的外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限位环的外侧设有移动环,移动环的内壁开凿有限位槽,限位环滑动连接于限位槽的内部,限位槽的内壁开凿有多对均匀分布的进气孔,本实用新型无需打开透明前盖,通过移动环带动清洁板转动,即可实现对壳体的表面以及进气口、LED管进行清理,减少空气烟尘对壳体表面、进气口和LED管的污染,使空气烟尘不易对报警器的使用造成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报警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清洁型智能家用燃气报警器。
背景技术
燃气报警器就是气体泄漏检测报警仪器。其核心原部件为气敏传感器,安装在可能发生燃气泄漏的场所,当燃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设定值探测器就会被触发报警,并对外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如果连接报警主机和接警中心则可联网报警,同时可以自动启动排风设备、关闭燃气管道阀门等,保障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如说明书附图9所示:随着智能家居技术的发展,燃气报警器已经逐渐发展为同时具备声光报警、设备联动、无线监控及APP控制联动设备的智能化家用燃气报警器,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产品所联动的外部设备或装置进行远程控制,从而使得产品不再单纯作为一个检测装置,而是同时能够成为厨房中各种设备的物联控制平台。
现有的智能化家用燃气报警器的控制原理为:通过控制板对气体感应器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接收及处理,在正常工作情况且所检测值低于低限报警设定值时,LED灯显示为蓝色(颜色可自行设定),用户可通过终端设备APP 对报警器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当所检测的模拟值达到低限报警设定值时,LED 灯光将由蓝色转变为橙色(颜色可自行设定),此时不触发蜂鸣器报警,但通过WIFI模块联网向终端用户设备发送提醒信息,此时用户可在终端APP上向WIFI模块发送指令,人为开启联动设备,例如排气扇、电磁气阀等,以消除警情;当所检测的模拟值达到高限报警设定值时,LED灯光由橙色转变为红色(颜色可自行设定),并触发蜂鸣器鸣笛报警,自动开启电磁阀、排气扇等联动设备,同时通过WIFI模块向终端用户设备发送紧急报警信息,此时用户可通过终端APP对报警器进行指令控制,实现消声、开关联动设备等目的。在平时中,当报警器检测数据发生异常时,用户即可通过产品中按钮或APP 进行复位重启。
但因燃气报警器一般设置在靠近燃气(如厨房等)的地方,长期使用后,燃气报警器上的进气孔、LED管等处容易被空气中烟尘所污染,且不易清理,从而容易影响报警器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型智能家用燃气报警器,它可以实现无需打开透明前盖,通过移动环带动清洁板转动,即可对壳体的表面以及进气口、LED管进行清理,减少空气烟尘对壳体表面、进气口和LED管的污染,使空气烟尘不易对报警器的使用造成影响。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清洁型智能家用燃气报警器,包括内部安装有电器元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后侧设有后盖,所述壳体和后盖之间连接有多个主螺栓,所述壳体的前端开凿有进气口,所述壳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有LED管,所述进气口位于 LED管的内侧,所述壳体的外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外侧设有移动环,所述移动环的内壁开凿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环滑动连接于限位槽的内部,所述限位槽的内壁开凿有多对均匀分布的进气孔,所述移动环上设有清洁板,所述清洁板插设于其中一对进气孔的内部,所述移动环远离壳体的一端设有透明前盖,所述移动环和透明前盖之间连接有多个副螺栓,本实用新型无需打开透明前盖,通过移动环带动清洁板转动,即可实现对壳体的表面以及进气口、LED管进行清理,减少空气烟尘对壳体表面、进气口和LED管的污染,使空气烟尘不易对报警器的使用造成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023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