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烧结烟气内外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05543.X | 申请日: | 202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9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呼广辉;刘国锋;杨晓明;李转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航泰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6 | 分类号: | B01D53/56;F23G7/06;B01D5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荣红颖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结 烟气 内外 循环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烧结烟气内外循环系统,包括:内循环装置、外循环装置和脱硫脱硝装置;所述内循环装置与烧结机主烟道的中前段烟道连接,得到第一净化烟气,然后所述第一净化烟气循环至所述烧结机内;所述外循环装置与所述烧结机主烟道的机头烟道和中后段烟道连接,得到第二净化烟气,所述第二净化烟气一部分循环至所述烧结机内,另一部分进入所述脱硫脱硝装置;来自所述中后段烟道的烟气与来自所述中前段烟道的烟气换热后进入所述外循环装置。本实用新型将烧结烟气循环率由20%提高到60%以上,提高余热利用率,降低烟气中NOx浓度,实现两级脱CO反应,节省了大量的投资及运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铁行业烟气超低排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烧结烟气内外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钢铁行业中烧结工序的污染物排放量很大,烧结烟气循环技术作为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一个重要方式,国内外都曾提出过多种循环工艺,其中国外有LEEP,Eposint,EOS和新日铁等工艺;国内有宁钢,沙钢,首钢股份,宝钢,永钢,迁钢,长钢等企业均已分别实施。
目前烧结机烟气循环技术大致分为两种技术方式:烟气内循环技术和烟气外循环技术。
烟气内循环技术特点:1.考虑烧结机各风箱烟气污染物及温度分布特征,使污染物在烧结料层中发生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过程,包括CO的二次燃烧放热、二噁英的高温分解等,理论上会降低SO2、NOx等其他一些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但根据已投运的情况来看,由于烧结过程伴随着众多物理、化学反应,过程非常复杂,因此内循环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并且还带来了一些其他问题。2.在风箱支管取风,操作灵活,可以随意切换不同风箱进入烟气循环系统。但是,也同时造成设备、钢结构、土建、阀门仪表等工程量大,导致投资很高,检修工作量很大。3.内循环工艺相对于外循环工艺,循环烟气温度高、含氧量高,烟气循环率较高(30%左右)、烟气余热利用效果好。
烟气外循环技术特点:1.在烧结主抽风机后烟道取烟气,工程改动量小,固定投资低;在业内推广程度上,比烟气内循环系统更好;2.工艺流程简单、阀门、仪表数量少,检修工作量小;3.由于烧结主抽风机后烟气温度低(一般在130-150℃之间),热量利用效果一般;烟气含氧量相对较低,使烧结烟气减排率较低(30%左右)。
综上,烟气内循环技术和烟气外循环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还没有一种既能提高烟气循环率,又能提高烟气余热利用率的工艺技术。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结烟气内外循环系统,以至少解决目前烧结烟气单独进行内循环或者外循环时余热利用率低,循环率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烧结烟气内外循环系统,所述内外循环系统包括:内循环装置、外循环装置和脱硫脱硝装置;
所述内循环装置与烧结机主烟道的中前段烟道连接,所述内循环装置用于对所述烧结机主烟道的中前段烟气脱除CO,得到第一净化烟气,然后所述第一净化烟气循环至所述烧结机内;
所述外循环装置与所述烧结机主烟道的机头烟道和中后段烟道连接,所述外循环装置用于对所述烧结机主烟道的机头烟气和中后段烟气净化处理,得到第二净化烟气,所述第二净化烟气一部分循环至所述烧结机内,另一部分进入所述脱硫脱硝装置;来自所述中后段烟道的烟气与来自所述中前段烟道的烟气换热后进入所述外循环装置;
所述脱硫脱硝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二净化烟气脱硫脱硝处理。
在如上所述的烧结烟气内外循环系统,优选,所述第一净化烟气和所述第二净化烟气经过烟气混合器混合后再循环至所述烧结机内;所述烟气混合器通过共循环烟道与所述烧结机连接,所述烟气混合器通过所述共循环烟道将混合的烟气输送至所述烧结机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航泰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航泰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055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脚踏式腹腔穿刺抽液器
- 下一篇:一种膏体充填自流输送系统中的缓冲料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