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稻机插变穴距传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05978.4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60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精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精华 |
主分类号: | A01C11/00 | 分类号: | A01C11/00;F16H3/08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3000 吉林省延***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机插变穴距 传动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稻机插变穴距传动机构,它由传动箱体、输入轴、主动齿轮、输出轴、从动齿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边输入轴穿入传动箱体与主动齿轮相固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共轭所述的输出轴的速度周期地变化,所述的传动箱体内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为非圆齿轮,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两个相同的非圆齿轮共轭可以使从动构件的速度周期地变化的传动机构,所以当输出轴的速度高时穴距小,当输出轴速度低时穴距大,该传动机构小穴距有方形、菱形或三角形,实现了变穴距的目的,实现了该项技术的机插,解决了变穴距只能人工插得问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产增收,本实用新型是边行效应好、光照好、通风好的水稻机插变穴距的理想的水稻机插变穴距传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水稻机插变穴距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水稻的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科技成果2004年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有袁隆平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的科技成果鉴定,其鉴定结论为“原创了杂交水稻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该技术达到国际同类领先水平”2001年~2004年,连续四年超级水稻单产突破全国新记录,因为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栽培方式的规格为40cm×30cm呈三角形栽培,不仅变行距还要变穴距,目前国内国际上还没有不等距变穴距的插秧机,所以国内只能用人工插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不等距变穴距的水稻机插变穴距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采用了两个相同的非圆齿轮共轭可以使从动构件的速度周期地变化的传动机构,所以当输出轴的速度高时穴距小,当输出轴速度低时穴距大实现了变穴距的目的,该传动机构小穴距有方形、菱形或三角形,实现了该项技术的机插,解决了变穴距只能人工插得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传动箱体、输入轴、主动齿轮、输出轴、从动齿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边输入轴穿入传动箱体与主动齿轮相固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共轭,从动齿轮与输出轴相固接,输出轴下端穿出传动箱体。
所述的输入轴与输出轴旋转方向相反。
所述的输入轴的旋转速度为匀速运动。
所述的输出轴的速度周期地变化。
所述的主动齿轮至少1个。
所述的从动齿轮至少1个。
所述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旋转方向相反。
所述的输出轴速度高时穴距小。
所述的输出轴速度低时穴距大。
所述的传动箱体内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为非圆齿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稻机插变穴距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1、传动箱体;2、输入轴;3、主动齿轮;4、输出轴;5、从动齿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稻机插变穴距传动机构,它由传动箱体1、输入轴2、主动齿轮3、输出轴4、从动齿轮5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边输入轴2穿入传动箱体1与主动齿轮3相固接,主动齿轮3与从动齿轮5相共轭,从动齿轮5与输出轴4相固接,输出轴 4下端穿出传动箱体1,所述的输入轴2与输出轴4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的输入轴2的旋转速度为匀速运动,所述的输出轴4的速度周期地变化,所述的主动齿轮3至少1个,所述的从动齿轮5至少1个,所述的主动齿轮3与从动齿轮5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的输出轴4速度高时穴距小,所述的输出轴4速度低时穴距大,所述的传动箱体1内的主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 5为非圆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精华,未经李精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059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升降式瓦斯传感器吊挂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用重症病人药片磨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