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纸盒自动装箱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06650.4 | 申请日: | 202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80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林旭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旭彬 |
主分类号: | B65B5/06 | 分类号: | B65B5/06;B65B57/14;B65B57/20;B65B43/54;B65B43/52;B65B35/40;B65B35/5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00 | 代理人: | 林远银 |
地址: | 522095 广东省揭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纸盒 自动 装箱 | ||
1.一种新型纸盒自动装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有产品的盒体的盒履带(1)、输送空箱的箱履带(2)、装箱机本体(3)、控制装置(4);
所述盒履带(1)的盒体输入端设有检测打印日期的第一光眼(11)、检测折耳外露的第二光眼(12)、以及剔除器,另一端接入装箱机本体(3)的内部,且装箱机本体(3)内的盒履带(1)上设有计量盒体数量的第三光眼(14),所述剔除器通过与之连接的第一气缸(13)驱动将第一光眼(11)和第二光眼(12)检测出的不合格盒体推出盒履带(1);
所述装箱机本体(3)的一侧开设有装箱口(31),所述装箱口(31)处设有固定空箱四边且形成输送盒体的通道的空箱口固定器,所述空箱口固定器通过与之连接的固定器气缸驱动夹紧固定空箱;所述装箱口(31)与盒履带(1)之间的箱体内设有盒托板(33),所述盒托板(33)底部设有螺纹传动杆(32)控制升降;所述盒履带(1)上设有推动盒体到盒托板(33)上的第一推盒板(34),所述盒履带(1)的底端设有推动盒体装箱的第二推盒板(35),所述第一推盒板(34)和第二推盒板(35)分别通过与之连接的第二气缸(36)和第三气缸(37)驱动推动盒体;
所述箱履带(2)设置在装箱机本体(3)开设有装箱口(31)的一侧,所述箱履带(2)在对齐装箱口(31)的位置设有辅助空箱侧翻的U型翻箱器(21),所述U型翻箱器(21)的两侧设有夹紧空箱的箱推板(22),所述U型翻箱器(21)的空箱进入端设有检测空箱到位的第四光眼(23),所述U型翻箱器(21)和箱推板(22)分别通过与之连接的第四气缸(24)和第五气缸(25)驱动运作;
所述控制装置(4)为装箱机的控制中心,设置在装箱机本体(3)的侧壁上,所述控制装置(4)分别与第一光眼(11)、第二光眼(12)、第三光眼(14)、第四光眼(23)、第一气缸(13)、第二气缸(36)、第三气缸(37)、第四气缸(24)、第五气缸(25)和固定器气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纸盒自动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眼(11)为颜色检测光眼,安装在剔除器前端的盒履带(1)上,且对准盒体上日期打印的位置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纸盒自动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眼(12)设有2个,分别通过支架安装在剔除器前端的盒履带(1)的两侧,且对准盒体的折耳的位置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纸盒自动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光眼(14)设置在第一推盒板(34)的前端的盒履带(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纸盒自动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箱口固定器由不锈钢片制成的上固定板(38)、下固定板(39)、左固定板(310)、右固定板(311)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纸盒自动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板(38)固定设置在装箱机本体(3)的内壁上,所述下固定板(39)、左固定板(310)、右固定板(311)分别与第一连杆(312)、第二连杆(313)和第三连杆(314)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12)、第二连杆(313)和第三连杆(314)分别通过与之连接的第六气缸(315)、第七气缸(316)、第八气缸(317)驱动控制伸缩,所述第六气缸(315)、第七气缸(316)、第八气缸(317)均与控制装置(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纸盒自动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传动杆(32)设有2个,分别支撑在盒托板(33)的两侧,且2个螺纹传动杆(32)的末端通过皮带(319)与螺纹传动杆电机(318)连接,所述螺纹传动杆(32)通过与控制装置(4)连接的螺纹传动杆电机(318)驱动实现同步升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纸盒自动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盒托板(33)在装箱机本体(3)的纵向方向设有多层升降挡位,且每一层挡位均设有检测盒托板(33)位置的光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旭彬,未经林旭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0665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节能门窗的内置式遮阳机构
- 下一篇:一种土木工程建筑组合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