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翅片结构复合型储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10758.0 | 申请日: | 202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16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想;刘新生;张晓屿;倪杨;连红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微焓热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陈骏键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复合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翅片结构复合型储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翅片结构和相变材料,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以提供热量的导热部件和用以通电所述导热部件工作的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传统的复合相变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种结构配合可以迅速地将热传递到内部各个位置,特别是高度较高的产品,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翅片结构代替泡沫结构,翅片结构属于冲压件,可以实现大批量生产,成本大大地低于泡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翅片结构复合型储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的电力系统、航空、导弹和其他冷却场合都可能应用到周期性工作的器件,器件的热损耗即为脉冲热源,为实现器件的散热,若配置的散热器散热能力过低,会造成器件短时温度过高,器件损坏,若配置的散热器散热能力过大,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冷却效率低下。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平台呈现多任务、多功能、大功耗发展趋势,星载电子设备安装密度、单机功耗通量不断增大,设备集成度高、功耗密度大对整星热控产品的控温、热量收集、传输、排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瞬时大功率间歇工作的模式的设备,由于热量瞬时超出了散热通道的散热能力,热量将在设备积聚,引起设备温度瞬时飙升,有可能超出设备的工作温度上限,危害设备的安全,传统的散热器不具备设备温度稳定的能力。
相变材料可以根据其相变的形式分为四类:固-液相变材料、固-气相变材料、液-气相变材料和固-固相变材料。其中固-液相变材料由于其较大的相变潜热以及较广的相变温度范围,成为应用最广泛的相变材料,单由于其在吸热发生相变成为液体后,具有流动性,容易发生泄漏,需要进行封装,此外,固-液相变材料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导热系数小、换热性能差,传统的复合相变结构仅仅将相变材料与泡沫金属简单的复合在一起,较少考虑到复合相变材料的内部导热问题,传统的复合相变结构多为泡沫结构和石蜡,由于泡沫结构如泡沫铜、泡沫铝、泡沫碳等价格昂贵,制约了相变材料在储热领域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翅片结构复合型储热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翅片结构复合型储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翅片结构和相变材料,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以提供热量的导热部件和用以通电所述导热部件工作的控制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热管,所述热管呈U型结构设置或呈L型结构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均温板,所述均温板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导热部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均温板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热管,所述均温板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导热部件之间,所述热管呈U型结构横向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翅片结构采用铝材质或铜材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相变材料为石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部件为热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部为密闭腔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采用铜材料或铝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热管采用铜材料或铝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微焓热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微焓热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107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泡沫结构复合型储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水处理用插片式微电解填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