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具用吊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11225.4 | 申请日: | 202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3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高仕达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5/02 | 分类号: | B66C5/02;B66C1/30;B66C1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姬春红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吊装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用吊装装置,包括固定架、旋转电机和固定框,固定架分为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上端安装有连接框,连接框右上端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转轴前端安装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外侧安装有滑块,滑块右侧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底端中部安装有第二转动轴承,第二转动轴承底端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底端安装有固定框,固定框侧面安装有第一螺钉,第一螺钉前端安装有第三转动轴承,第三转动轴承前端安装有压紧板,固定框底端安装有滑轨,滑轨外侧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中部安装有第二螺钉。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方便对模具进行固定和支撑,方便对模具进行搬运,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模具用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模具制造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现代制造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活化剂。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正朝着高、精、尖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信息驱动加快、制造柔性提高、敏捷化制造以及系统化集成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模具制造生产的进行,模具的更换成为面临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大多数企业都是人工搬动模具来更换,既费时费力又没有效率。模具通常重量较大,而且这种模具表面没有突出的棱角非常不方便生产人员搬运,经常需要很多生产人员同时操作,不但在生产过程中会浪费较大的人力成本,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也容易在搬运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而使用叉车起吊和拆卸,非常费劲,且需要特别大的操作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用吊装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具用吊装装置,包括固定架、旋转电机和固定框,固定架分为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底端安装有滑轮,第一固定架右侧设有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上端安装有连接框,连接框右上端安装有电机框,电机框内侧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转轴前端安装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上端安装有第一带轮,第一螺纹杆底端安装有第一转动轴承,第一固定架内侧安装有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上端安装有第二带轮,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之间安装有皮带。
所述第一螺纹杆外侧安装有滑块,滑块右侧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底端中部安装有第二转动轴承,第二转动轴承底端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底端安装有固定框,固定框侧面安装有第一螺钉,第一螺钉前端安装有第三转动轴承,第三转动轴承前端安装有压紧板,压紧板前端安装有橡胶垫,固定框底端安装有滑轨,滑轨外侧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中部安装有第二螺钉。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大小相同,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安装在连接框底侧左右两端且底端均安装有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长度相同,第一螺纹杆顶端连接旋转电机前端转轴,底端安装有第一转动轴承,第二螺纹杆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第一转动轴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块设有两个,安装在固定杆左右两端,固定杆连接第二转动轴承外侧,连接板连接第二转动轴承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框的形状为倒U形,固定框两侧均设有第一螺钉、第三转动轴承和压紧板,固定框两侧设有螺孔,螺孔内侧和第一螺钉外侧啮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轨的剖面形状为倒T形,支撑板上端设有凹槽,支撑板和滑轨凹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高仕达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高仕达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112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皮肤科检查用真菌培养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收纳的中药研磨设备